解決公糧不徵收再生稻的問題,台中市積極鼓勵農民轉種大豆,除推出補助,也開拓國產黃豆銷售通路,今年傳出好消息,國產黃豆打進手搖飲料市場,連鎖品牌決定採契作方式、選用台中市生產的黃豆製作豆漿相關產品,可望提升農民收益,未來也將持續擴大雜糧栽種面積。
參加國產大豆生產契作推動計畫採收成果活動,農糧署副署長蘇茂祥表示,海線地區因東北季風強,會影響二期再生稻品質與產量,政府呼籲農民別再栽種再生稻、希望朝雜糧復興方向發展,未來盼朝企業化模式栽種大豆,透過集團契作保障農民收益。
台中市推動二期再生稻改種大豆已4、5年,中都農業生產合作社執行長林宗富說,包括大肚、龍井、梧棲、清水與大甲,栽種大豆面積約有130公頃、產量可達300噸,以台灣每年食用豆進口數量8萬噸來說,只占極少量,未來盼持續擴大栽種面積、今年期許達200公頃。
林宗富強調,國產豆類較進豆新鮮、碳里程數低,且農民栽種大豆每公頃收益較再生稻高4、5萬元,台中市契作皆栽種高雄選10號的台灣品種,適合加工做為豆漿或豆腐食用,目前通路推廣除生產豆腐、豆花,今年更結合手搖飲料品牌,堪稱往前邁出一大步,未來希望朝早餐店推廣。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