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俄方宣佈已完成全數24架蘇-35戰機交付中國大陸的工作後,陸媒傳出中共空中已經開始考慮要再加碼引進該型戰,可能讓未來蘇-35的總數達到96架,或至少到72架,以便能完全覆蓋東海與南海日漸增加的防務需求。
塔斯社引述俄羅斯聯邦軍事和技術合作局發布消息稱,俄羅斯已經完成了交付中國大陸有關24架蘇-35戰鬥機的合同,這項總值25億美元的交易還包括了該合同還規定了地面設備和備用發動機的交付。
陸媒《新浪軍事》指出,雖然乍看每架蘇-35價格超出1億美元,但實際上不到,因為合約包括後勤維護、通信以及作戰指揮設備,以及部分武器彈藥、備份發動機、火控和電子戰系統改裝技術費用,算來相當划算。目前戰機交付已完成,但其他事項仍在執行,所有配套設施要到2020年才會全部完成。
報導說,最後到的4架蘇-35戰機與先前一樣,將部署於南部戰區。按先前經驗,蘇-35很快就能形成戰鬥力,最早的一批在不到一年內就開始遠海訓練、夜間訓練,接著飛赴南海戰備巡航,還多次護航轟-6K,參與繞島巡航、西太平洋海上訓練等任務,目前已是中共空軍倚賴最深的尖刀部隊。
至於中共是否會繼續採購蘇-35戰機,報導引述未具名的俄媒消息稱,中共空軍對蘇-35高出勤率、高可靠性表現相當滿意,正在考慮是否再引進一批,採購總數可能達到96架。
報導說,蘇-35作戰半徑超過1500公里,能進行空中加油。雖然還只是使用無源相控陣雷達,但總體可靠耐用、故障率低。但加碼引進蘇-35也有其他考量,主要是陸自產的殲-16已改裝有源相控陣雷達,性能優異,與殲-20共同構成未來中共空軍的核心主力,先前殲-16故障率偏高問題已獲解決,目前產量可能已超過百架,如此一來,再加碼引進蘇-35的必要性就會降低。
換個方式思考,報導認為,從作戰部署的角度講,目前僅裝備24架蘇-35確實有點少,如果再採購一批、總數達到72架左右,就能夠更好地覆蓋東海和南海兩個方向,配合殲-20、殲-16等國產戰機作戰。蘇-35對中共而言並不像當年引進蘇-27SK時帶來全方位的震撼,但仍能給共軍開拓思路、查漏補缺,如果戰備形勢需要,那麼再增購一批蘇-35也是不錯的選擇。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