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知名的青年學術團體「約翰.昆西.亞當斯協會」(John Quincy Adams Society)今年以「美國和中國是否正走向衝突?」為題,對美國大學院校青年進行徵文比賽,其中一篇獲得亞軍的文章指出,中國大陸的崛起被過份誇大,管理大量人口的負擔降低了對外投射武力的能力,大陸會將精力集中在區域威脅上,而非加速全球權力轉移,因此在可預見的未來,發生美中大戰的可能性很小。
「約翰.昆西.亞當斯協會」是一個由全美多所大學院校外交政策研究社團組成的全國性青年學術研究團體,經常與媒體聯合舉辦學術活動。今年舉辦的徵文比賽以當下最流行的「美中必將大戰」的論證為題,向全美國青年邀稿。美媒《國家利益》近日也向讀者介紹此次徵文的亞軍,由華盛頓州立大學學生克萊爾.華特斯(Claire Walters)撰寫,藉此可以了解美國青年對此類熱門議題的看法。
這篇以《美中大戰真的可能生生嗎?》為題的文章指出,不斷高速成長的中國大陸讓許多人擔心將成為美國的嚴重威脅,貿易衝突擴大使得兩國武裝衝突的可能性比任何時候都高。這種悲觀心態源於葛拉漢.艾利森(Graham Allison)著名的「修昔底德陷阱」(Thucydides Trap)論證,他以雅典和斯巴達發生的衝突為例,認為大國崛起將引發權力轉移,不可避免會導致戰爭,因此美中大戰不只是可能的,甚至是已經看到徵兆。
文章說,如果把眼光從歐洲歷史擴大到全球、特別是東方的歷史時,就能看出此種不完整的歷史推論並不合理。學者康燦雄(David C. Kang)的研究曾指出,歷史上東方國家專注於權力的維持,不像西方國家有強烈的擴張性。
而即使權力分配發生重大轉變而引發衝突,目前的權力平衡狀態仍有利於美國。
即使權力轉移理論正確地將衝突與權力分配的重大轉變聯繫起來,權力的平衡仍然絕大多數有利於美國。目前對中國大陸崛起的威脅被過度誇大,因為它只基於GDP等總體指標,而忽略了管理大量人口所帶來的國內成本。康燦雄也同意:「眾所周知,中國的內部安全預算大於其對外預算的預算。」因此其總體力量雖大,但投射力量卻很有限。
此外,作為最強的海權大國,美國對擴張的興趣更多地集中在「市場」而不是「領土」。從這個角度看,美中貿易戰的影響正好與直覺相反,它會減輕軍事衝突的可能性,而非加速戰爭步伐。這並不是說不會發生利益衝突,而是衝突會壓縮在小範圍內,反而不會有大型衝突。中國大陸更有可能繼續將精力集中在地區威脅上,而非推動全球權力加速轉移。
文章最後指出,國家間的權力鬥爭是不可避免的,隨著中國大陸經濟增長和影響力擴大,東亞權力平衡的未來仍不明朗。隨著中國大陸力量增強,發動戰爭成本會大幅上升。西方歷史的「修昔底德陷阱」理論並不適用於東方國家,加上目前的權力平衡對美國有利,在相當長的時間內,美中發生大規模戰爭的可能性很小。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