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海軍作戰部長理查森(John Richardson)強調,外界應該不要再以艦艇的規模或數量來衡量海軍的發展,而是要從這些艦艇的能力來思考。
據《防務新聞》報導,理查森被問及地對於未來無人駕艦艇是否會取代海軍戰艦時表示,目前美軍共有289艘艦艇,他希望外界能擺脫用「數量」來思考海軍艦艇的發展。
他表示,這可以說是一種理論上的探討,對海軍而言,真正重要的是這些平台到底有多少力量。這才是海軍追求的目標,他不想糾纏於與戰鬥力無關的議題當中。
理查森說,不管是有人駕駛或無人駕駛,武器平台只要能能夠提供戰力,對海軍力量有幫助,那就可以。
報導說,這種差別聽起來像是一種語意學練習題,不過對於國會來說,討論海軍規模與需求時,艦艇數量一直都是個有效的指標。就連當年的雷根總統都訂出了600艘艦艇的目標,對海軍而言這是整體目標與口號,目前美國國會也已經將擁有355艘艦艇的美國海軍艦隊當作努力的目標。
理查森說,追求像「整體海軍力量」這樣的概念可能過於抽象,難以清楚地當作評斷標準。但是,一昧追逐船隻數量風險也不小,它可能會讓海軍購買一些非必要的艦艇,僅僅只為滿足數量上的要求。因此必須非常小心地確保不會購置一些看起來重要、但實際上對海軍力量沒有什麼貢獻的東西,因為終究真正重要的指標還是戰鬥力。
報導指出,美海軍準備在今年稍晚推出海軍的部隊結構評估報告,這個問題將顯得更為重要,軍方曾暗示可能會增加國防戰略所需的艦艇數量,而理查森的答案已凸顯海軍內部的共識,亦即不能只是計算艦艇數量。
當然有些人認為數量仍然有它的意義,在對外部署戰鬥、展示威懾力量、聯合演訓、執行航行自由任務等作用上,海軍還是需要足夠的艦艇數量才能完成任務。
報導引用國防分析師亨德瑞斯(Jerry Hendrix)的話說,數量在維護和平上能發揮很大作用,而在戰略上,維持和平至少與贏得戰爭同等重要。艦艇數量在和平時期展示威懾力量的作用不可忽視,虛幻的戰力概念無法建立足夠的信賴感。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