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水蜜桃不耐儲運、容易損壞的問題,農委會農業試驗所歷經10年研究,成功育種出新品種水蜜桃台農9號「紅金」,其果肉為罕見的黃肉且富含胡蘿蔔素等營養,屬於可在低海拔地區栽種的早生品種,未來量產盼提升農民收益。

台灣水蜜桃頗受民眾喜愛,但產季多在春、夏時節,果樹常得遭遇颱風、大雨等天災,不但果農心血常付諸流水,也使得水蜜桃價格不斐,農試所指出,為解決此問題,特別利用所內保存的多種桃品種進行育成,之前已育成扣除5號的台農1至8號、共7種低需冷性的白肉水蜜桃。

農試所再接再厲,花費10年時間,又成功研發出台農9號「紅金」,此為農試所首次推出的黃肉品種水蜜桃。農試所強調,「紅金」開花期為1月下旬、較其他品種早,其果形大且圓整、平均一顆重達157公克,因產季較其他品種早,可避開果實蠅危害的高峰期、梅雨季造成果實品質下降等問題。

農試所指出,「紅金」也是桃類水果中對視力保健最有幫助的品種,根據研究,每100公克「紅金」果肉含有850至1200毫克的類胡蘿蔔素、較白肉品種營養更豐富,且其在採收、運輸時受到損傷率較少,市場潛力高,目前已積極推廣農民栽種。

#水蜜桃 #品種 #農試所 #營養 #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