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壢一名67歲的深資美髮業者歐美士,受靜脈曲張困擾近40年,左腳潰瘍、抽筋,還因色素沈澱被誤診為烏腳病需截肢,後來看到報導找上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皮膚科求診,透過泡沫式靜脈曲張注射治療,終於告別總是流湯又腫脹的左腳,2日她現身說法,直說自己遇到好醫師,終於有救了。
67歲歐女士從年輕就從事美容業,1天站上14小時是家常便飯,卅幾歲時即有輕微浮腳筋,因為愛美去坊間治療,卻在左腳踝弄了個傷口,近10年來狀況惡化,經常潰瘍,還會不停抽筋、腫痛,也因循環差色素沈澱,被誤診為烏腳痛,還有醫院要她截肢。
輾轉到台中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就醫,皮膚科主任林子鈞診斷是靜脈曲張引起的長期靜脈潰瘍,在超音波輔助下,以泡沫式靜脈曲張注射治療,兩周後傷口明顯改善。
林子鈞說,患者是長期靜脈曲張造成血液循環不良、長期濕疹反覆發作、雙腳明顯色素沉著,因此會以為是烏腳病,但烏腳病是砷中毒造成末肢動脈栓塞,完全是不同同的疾病。
他解釋,靜脈曲張因雙腳的靜脈瓣膜缺損而造成循環不良,嚴重時會造成浮腫漲痛及潰瘍傷口等等,其實靜脈曲張並非必須開刀治療,透過泡沫注射療法,把泡沫型的硬化劑打到病變的靜脈讓血活萎縮,不再沈積血液,可大幅改善靜脈曲張。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