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為中共最先進戰機的殲-20已經成為大陸民族自信心象徵,不過仍有專家以實事求是的態度來看待這些新開發出來的武器。近日陸媒軍事專欄指出,殲-20在發動機、航電、機載武器上與美製5代機尚有差距,有些可以在未來新的量產批次上仍可隨著新技術的發展而逐步升級改善,有些部份改善就需要更長時間,或甚至只能從使用與演習中去琢磨了。
《新浪軍事》的分析文章指出,從技術上而言,殲-20戰機與俄製蘇-57一樣,在部份子系統指標上尚未達到典型第5代戰機水準,距離美製F-22和F-35等同代戰機尚有差距。以目前狀況而言,殲-20總體性能仍優於蘇-57,但缺點也不可小視,主要有下列幾條:
一、發動機是最大問題。目前殲-20的發動機是中美俄3國的4款5代戰機中技術指標最差,整體性能最弱的。目前F-22使用堪稱神器的F119-PW-100,F-35則是更先進的F-135,蘇-57現在裝備的117C性能尚可,其新型Project-30發動機已開始試飛。但殲-20預定的FWS-15型發動機的進度大幅延後。殲-20前幾批次使用的是西南地區某工廠從俄方整機進口並自行加以改進的AL-31FN-M1發動機,後續正在裝備的則是國產FWS-10「太行」發動機的改進型號。這兩型發動機的關鍵技術指標都不算突出,只相當於美軍F-110發動機的早、中期改進型水準。殲-20空氣動力學設計雖好,但尚未實現「不開加力下超音速巡航」,其總體機動性評價亦不突出。
二、機載武器缺陷。首先是空對空導彈體積過大,限制其攜帶量;其次是缺乏配套的對地面與水面攻擊小型彈藥,限制戰機多元化任務彈性;再來就是沒有配置機砲。殲-20在珠海航展出秀出載有4枚PL-15與2枚PL-10的彈倉,這種組合儘管總體性能不錯,但比美軍F-22A的2枚AIM-9M加6枚AIM-120C/D的配置,明顯在數量上有所欠缺,而且對需要執行遠端、長時間空中戰鬥巡邏任務的重型戰鬥機而言,其機載武器確實不足。現在雖已研發小型中距導彈,但離正式裝備尚有時日。在對地面水面攻擊的小型彈藥上,過去比較缺乏類似機制,短時間內也難以快速改進。至於機砲問題,未來隨著任務多樣化,可能會加入設置。
三、航電設備未達標。殲-20的航電系統相當先進,火控系統由有源相控陣雷達、機身分散式孔徑感測器和頭部下方的EOTS共同組成,總體性能不亞於F-35A上的同類系統,不過至今仍無跡象表明這套系統已發揮作用。先前殲20頭盔露面時被媒體吹噓了一番,此後的報導中則未披露殲-20能做到和F-35類似的穿透機身全景視野功能,同時也未見推廣類似美軍的「聯合頭盔顯示器」裝備,因此其航空電子系統尚有賴於進一步升級才能達到完整戰力。
文章最後說,殲-20戰機對於中共空軍與整個大陸的民族自信心意義很大,但是它在整體技術水準與作戰性能上,相比以美軍的F-22A和F-35A為代表的第5代戰鬥機還有一定的差距。有些可以短時間內彌補,例如航空電子系統,有些就需要較長時間,例如大推力航空發動機。此外有些戰術運用和作戰經驗,那就根本無從彌補,只能從使用與演習任務去慢慢摸索。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