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民眾打扮成法國禮兵,融合中西的普渡方式,相當別開生面。(文化局提供)
地方民眾打扮成法國禮兵,融合中西的普渡方式,相當別開生面。(文化局提供)
地方文史工作者仿造法軍當年帆船模型,儀式後燒化給亡魂歸鄉。(文化局提供)
地方文史工作者仿造法軍當年帆船模型,儀式後燒化給亡魂歸鄉。(文化局提供)
輪值主普許姓宗親會理事長許順發與法師誦經祈福,撫慰埋骨異鄉亡靈。(許家寧翻攝)
輪值主普許姓宗親會理事長許順發與法師誦經祈福,撫慰埋骨異鄉亡靈。(許家寧翻攝)

連續普度1個月的雞籠中元祭,祭典第四天,法國公墓盛大舉辦普度法會,以紅酒、法國麵包,祭拜百年前清法之役戰死異鄉的法軍,充滿異國風情祭典,在「奇異恩典」悠揚樂聲中,法師誦經祈福並燒化美金冥鈔與帆船模型,讓想家亡魂也能渡海回故鄉。

農曆七月初一開鬼門後,基隆好兄弟開始「放暑假」,清法戰爭紀念園區外4日藍、白、紅法國國旗與清黃龍旗迎風飄揚,紀念碑前擺放洋酒、米酒、法國麵包與基隆砲台造型壽桃並列,由輪值主普許順發主持祭儀,還有民眾打扮成清軍和法軍參與盛會,一同紀念雙方戰亡英靈。

1884年爆發的清法戰爭,持續10多個月戰事,雙方在基隆沙灣海水浴場、獅球嶺山區發生無數次搶灘與激戰,造成不少將士陣亡,戰後民眾將法軍和清兵分開收葬,清兵葬在民族英雄墓,法軍則長眠距離不到300公尺的法國公墓,這項別開生面的祭儀活動其實才10多年。

正砂里長俞明發說,傳承165年的中元祭,早年主要祭拜漳泉械鬥與死於死於非命的孤魂野鬼,為彰顯中元祭精神,里民在2003年自發性發起普度,準備祭品供奉這些客死異鄉的法國亡魂,引起社會關注迴響後,當時輪值主普首度將祭祀外國人納入中元祭相關科儀。

文史工作者潘江衛指出,墓園安葬約280名至350名法國將士,其中有8成為感染熱病致死,多數都很年輕,來不及回家鄉見親人最後一面,因此他仿造重現當年法軍帆船模型,透過溫馨的祭典,一同包容、緬懷長眠異鄉的大陸與法國好兄弟們。

#法國 #法軍 #中元祭 #基隆 #普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