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位於台南官田區的水雉生態教育園區,自2015年起舉辦水雉大調查,今年度的水雉夏季繁殖調查,發現水雉族群數量穩定成長,數量達1024隻,首次於夏季超過1000隻。
每年的4月到9月是水雉的繁殖季,為了瞭解水雉的族群數量變化與棲地利用情形,水雉生態教育園在夏季水雉的繁殖季、冬季非繁殖季各進行一次台南地區的水雉調查。因7月底水雉領域大致底定,有較固定的活動範圍,故較適合進行繁殖季調查。
這次參與調查的成員有水雉園區志工、實習生、學生調查員等,成大自然生態觀察社與南大生態保育社加入調查已有5年,由學長姊們老鳥帶新鳥參與調查,傳承經驗。
今年的夏季調查共調查到1024隻水雉成鳥,官田區仍為水雉主要分布的區域,占77%;下營區及麻豆區分別占10%及5%。雛鳥及蛋則多出現在菱角田,顯示園區外水雉繁殖仍以菱角田為主。今年也觀察到利用大萍繁殖,顯示水生植物足夠密集的環境仍可提供水雉繁殖。
調查樣區內以菱角、稻作為主的水田溼地,同時也有許多生物棲息,不時可見高蹺鴴、小環頸鴴穿梭在剛翻耕過的田裡,也有調查員看到二級保育的彩鷸躲在隱蔽處。水雉生態教育園區也呼籲消費者,選購「綠色保育標章」標示的產品,以行動支持友善耕作的農夫。
(中時 )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