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在中共黨校發表講話強調發揚鬥爭精神增強鬥爭本領

正當美中貿易戰快速惡化,香港的街頭抗議愈演愈烈之際,中共國家主席、黨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黨校講話中總共用了58次「鬥爭」來強調其現階段的重要性。「鬥爭」這個多年來難得在中共領導人講話中受到如此重視的字眼,在目前中國大陸內外皆面臨嚴峻局勢的情況下別具深意,陸媒解讀習近平的講話稱,這是在內外新形勢下對中共黨政系統的陣前「總動員令」。

《多維新聞》分析稱,在這篇中共黨校的中青年幹部培訓班開訓講話裡,透出的濃濃的緊張感與鬥爭的迫切意味,習近平要求中共領導幹部「要做敢於鬥爭,善於鬥爭的戰士」,並用此前只用來要求軍隊的特定用語「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來要求中共官員,讓這篇講話看起來更像是在內外新局勢下對黨政官員系統的陣前總動員令。

分析稱,「鬥爭」是習近平執政以來經常使用的詞句,但專門強調「鬥爭」卻不多見,近幾年來只有3次,包括2016年民主政治局生活會上提及「發揚鬥爭精神」、「既要敢於鬥爭,又要善於鬥爭」;2017年中共19大上將「偉大鬥爭」與「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並列;2018年12月政治局民主生活會上則特別強調「鬥爭精神」和「鬥爭意志」。

最新這次講「鬥爭」正值中國大陸內外形勢出現巨大變化,中美貿易戰已經從言語威嚇變為實際行動,美對中加征關稅已經落地,雙方的協議看來仍無可指望。還有香港反修例遊行持續引發的街頭政治,同時台灣與大陸緊張關係也在美國的刻意運作中逐漸升級。因此,這次習近平的「鬥爭」講話的總體基調似乎比早前更加緊迫。

習近平認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中國發展進入各種風險挑戰不斷積累甚至集中顯露的時期」,這些風險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和國防和軍隊建設、港澳台工作、外交工作、黨的建設等方面都有。」其中外交工作指的包括中美貿易戰在內,港澳台工作則指向香港事態和海峽兩岸的緊張關係。

分析指出,中共黨媒《人民日報海外版》「學習小組」為習的講話加上的「按語」寫道,「為什麼要講『鬥爭』?因為鬥爭總是不請自來,總是不以我們良好的願望為轉移。”這明顯指向美國發起的貿易戰,中國大陸是被迫應戰,因而也被迫要「鬥爭」。

分析最後指出,鬥爭是從毛澤東到鄧小平到習近平一貫提倡的中共政治哲學,其中又包含實用主義和現實主義的技巧和策略。這意味著,「鬥爭」思維在處理中美貿易戰時,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在處理香港事態時,也不會蠻幹摧毀一國兩制的制度框架。

文章來源:中共傳遞「鬥爭」意志 習近平發出總動員令
#習近平 #中共黨校 #中青年幹部 #美中貿易戰 #香港反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