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政院宣示2030全面電動大客車目標,交通部全力推動。部長林佳龍今(4)日在一場產業座談會表示,推動汰換燃油大客車的過程,要做到「國產化、技術自主」,交通部的補助、協助措施會納入這兩項精神,特別是「自製率」會非常重視。
據了解,目前全台大客車共有1.7萬輛,交通部8月公告「公路公共運輸補助電動化大客車作業要點」,最高每輛電動大客車補助333.8萬元,若電動車運用績效良好,還有最高200萬元績效補助獎金。
林佳龍今日出席「智慧電動巴士科技產業座談會」,產業界代表包含「聯華電子」榮譽副董事長宣明智、「中華民國公共汽車商業同業公會全聯會」理事長李博文、「台灣區車輛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蔡文榮,及「台灣區車體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黃坤山等人出席。
林佳龍表示,要在汰換掉燃油公車為電動大客車的過程,像是8月底發佈的補助電動大客車的作業要點,當一台電動大客車要價400、600萬元或甚至更高,補助政策要達成「大眾運輸、改善空氣品質、產業發展」三項目的,這一過程必須做到「國產化、技術自主」。
林佳龍特別強調,電動大客車的「自製率」非常重要,這要反映在補助政策、獎勵措施,及跨部會合作上。
工業局長呂正華也表示,智慧電動化的趨勢下,政府要用政策導引、幫助像是華德動能這樣的重要本土廠商。特別是電動大客車是火車頭產業,這一個產業鍊可往前帶動、幫助「材料、設備、甚至是資通訊科技」等上下游架構起來,達到智慧電動化。
出席的聯華電子榮譽副董事長宣明智致詞時就說,台灣過去都是做小東西外銷,體積在一立方英尺以內的東西是台灣強項,然而他認為,手機之後的下一個最重要產業,就是電動車!
包含行動基地站、辦公室及電源,宣明智認為,都可整合進電動大客車中。許多電動大客車業者都反應,政府的補助方案、要求的自製率,不知不覺把電動車產業「帶活了」,讓產業開始具備外銷東南亞、印度的能力。因此對於交通部帶頭衝刺2030年全面電動大客車,創造國內充沛的市場,促成產業的研發、做中學,宣明智認為值得肯定。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