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桃園市連續3年舉辦桃園農業博覽會落幕,今年30天展期,吸引超過233萬人次入園,締造超過7億元的商機,此外,農委會的創新農機館也有破億元訂單,及桃園名品館百萬銷售額等,用最少的成本達成最大的效益,展現台灣新農業的潛力與實力。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連續兩年設置「創新農機館」,展示9個農業試驗改良場所與6所大專院校所研發的優良農機品,2018年獲得5800萬元訂單,2019年訂單更突破1億4000萬,台灣農機的創新成果有目共睹,更寫下中央結合地方發展農業的良好典範。
農博設置「桃園名品館」,邀集35家業者進駐設攤,販售桃園在地特色商品、農特產品,今年銷售額達560萬,不但打響桃園製造的優良品質,也讓這些「桃園名品」獲得更高的能見度。
3年來農博延續著「科技農業」、「地景藝術」、「綠色生活」、「循環經濟」四大主軸,呈現農業的不同可能性。場館建置上也實踐低碳綠色價值,總減碳量達3044噸,在今年成為全國首個「全園區碳足跡認證的博覽會」,更獲頒全國第一個低碳博覽會金質獎。
農博園區裡的常設性場館也將保留,明年起轉型為「新屋農博環境教育園區」,肩負起環境教育的重任,以嶄新型態繼續營運,結合鄰近的觀新藻礁、觀音草漯沙丘、新屋石滬、大園許厝港濕地等生態亮點,同時帶動新屋及鄰近觀音等景點的旅遊人氣成為常態性的環教基地,讓新屋展現休閒農業的新面貌。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