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氣候變遷已成為全球探討的重要議題,其帶來的農作物災損問題備受重視,農委會農業試驗所嘗試使用杏鮑菇廢棄資材,加入木屑等材料後製作成「菇鮑浚堆肥」並放置在田間,可吸引根類生長至其中,降低氣候變遷引發的豪雨、旱災損害,初估可減少約8成落果率。
包裝好的「菇鮑浚堆肥」放在展示架上,農委會台中區農業改良場埔里分場長陳俊位說,新社區許多香菇採收後,留下的農業廢棄物堆置在當地,常衍生臭味、環境衛生問題,即便販售、做為肥料調整材,價格也不高,農民希望能協助處理。
陳俊位說,農改場嘗試使用這些香菇採收後的剩餘物質,加入廢木屑等材料並以木黴菌發酵,製作成「菇鮑浚堆肥」,也有別於以往放入土壤內的堆肥方式,改以整包堆置在田間、可吸引作物根部生長至堆肥間,藉以吸收其中的養分。
陳俊位以苦瓜為例,他說,今年7、8月間連續豪大雨,許多苦瓜都泡水、根部爛掉,落果率高達8成,但使用「菇鮑浚堆肥」栽種的苦瓜因根部受到保護、可吸收水中空氣及養分,不但作物沒有泡爛、落果率也大幅降低。
農試所長林學詩指出,近幾年全球氣候變遷快速,包括暖化、降雨型態改變等,嚴重影響農作物生長,農試所透過不同面向調整作物生長、應對氣候變遷帶來的損害,盼解決作物生長與收成問題。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