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震指出,一般而言,包含台灣在內的整體市場,ESG評級較高的公司,較不容易發生財務危機等風險,也有愈來愈多的大型投資機構,都採用MSCI ESG導入投資流程,且成為投資決策重要環節。

陳皡軒認為,成熟市場落實ESG時間較長,市場多認為表現優於新興市場。其實必須考慮到已開發國家因為開發進度較快,以環境保護為例,成熟國家淘汰重汙染產業腳步也啟動得較快,這是為何成熟國家企業在環境指標上,表現容易優於新興市場企業。

而且更重要的是,當地政府有沒有高度支持ESG,其實起著關鍵性作用,陳皡軒舉例,日本與澳洲是世界對ESG重視程度領頭羊,這些國家本身就有一些規範去限制碳排放、水資源汙染等,所以,在ESG責任投資的發展便比較快。

魏震說,從2013~2018年回溯,把大量基金的投資組合拿出來檢視,並將投資組合中ESG排名後10%企業剔除掉、進行掃雷,明顯創造出超額報酬,可見對長期投資人而言,ESG更是投資安穩度的保護傘。

對應至實務層面,林士喬分享,壽險業從2015年開始,就已經開始考量到環境友善、社會責任與企業治理,國泰人壽從2016年7月是第一波簽署該守則的業者,不可否認公部門的推動確實是ESG投資重要度的重要推手。

國泰人壽分享如何把ESG整合到投資流程。林士喬說,一開始跟經理人、研究員提到ESG責任投資時,歷經不少反覆討論辯證,後來發現,把ESG表現不好的公司剔除掉、趨吉避凶的觀念養成後,可幫助避開下行風險,因而達成第一階段的觀念溝通。

第二階段進入該怎麼去評價ESG是否優異?如果衡量ESG還是單從財報面分析,豈不是與以往投資方式無異,因此,林士喬說,這需要透過第三方公正研究機構提供的大數據,作為衡量企業ESG的標準。

#esg #投資 #企業 #市場 #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