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門縣府觀光處10月推出「老兵召集令」活動,迎來6000多位昔日戍守前線的官兵重返英雄島。高齡90歲原九宮部隊少尉事務員趙連昇今(29)日在家人陪同下,再踏上當年枕戈待旦的海島,完成駐島31支部隊的最後一塊拼圖,也在老戰士滿滿回憶中重現烽火金門的硝煙往事。
「金門老兵召集令」獲得熱烈迴響,31個駐金部隊的回金人數,排名前3名是誠實部隊、班超部隊與虎軍部隊,但成隊僅5年就解編的九宮部隊卻無1人返金,透過新聞媒體的報導,高齡90歲的趙連昇伯伯與縣府觀光處聯絡上,並在今天由兒子和媳婦陪同返金報到。
全程協助安排趙伯伯這趟行程的〈金門縣戰地史蹟學會〉指出,「九宮部隊」前身為國民革命軍第5軍,在遇敵遭殲後,原屬該軍的浙江省溫州新兵團於1949年3月自立為200師,後因戰事失利及編制調整,最後落腳駐防烈嶼(小金門),部隊即以當地九宮命名。
老家在東北遼寧,滿族正紅旗的趙伯伯回憶說,他在16歲從軍隨著部隊輾轉南下,先在福建同安馬巷駐紮,1949年從廈門集美港登船到烈嶼九宮碼頭上岸,駐地遍及西方、后宅、東林等村落,1950移駐大金門后浦頭,次年轉駐陽翟,1953年再移師烈嶼湖下,1954年7月九宮部隊解編後調往台灣中壢霄裡。

趙伯伯說,19歲那一年踏上小金門,被軍部派任200師少尉事務員以後,陸續參與修築烈嶼地區的道路、碼頭,以及漲潮時距離對岸僅1800公尺的馬山坑道與西洪舊機場工事,當年軍民一家親,袍澤弟兄胼手胝足,往事依然歷歷。

1984年上校退伍,身體十分硬朗,且記憶力超強,講話滔滔不絕的趙連昇與金門特別有緣,大媳婦是古寧頭林厝人,3媳婦的父親則曾任〈金門日報〉社長。在5年駐守金門的日子裡,最難忘曾奉命拆除民宅門板建築工事,一直為此十分內疚。直到後來聽親家說政府已在多年前給予補償,心裡才稍感寬慰一些。
10年前「古寧頭戰役60周年」,他第3次回到金門,今天4度再踏上曾經黃沙滾滾的金門島,心中有無限的感慨和許多回憶。在〈金門縣戰地史蹟學會〉理事長陳自強、縣議員董森堡和縣府觀光處陳明伶科長及家人的陪伴下,首日就走訪「天下第一哨」馬山、陽翟和後浦頭師部大洋樓。落日餘暉中熟悉的紅磚建築,在他一波波翻湧的回憶裡,往事並不如煙。
對來自遙遠的東北,走過大江南北,最後落腳台灣的他來說,當年曾一起共度戰地歲月的袍澤們,如今僅有2人仍有聯繫,但分別高齡93、95歲的他們,這回未能同行,也許才是心中最大的遺憾。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