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國人稻米食用需求驟降。花蓮玉里雜糧產銷第一班於稻米等原作物外,投入薏仁種植。班長李建瑩提到,薏仁可採水稻種植方式,機械共用降低小農負擔,以「換工」方式,在各自農閒時交棒班務,緩解缺工情形。東區農糧分署長陳昌岑表示,國產「紅薏仁」營養價值高出進口許多,非常具潛能。
陳昌岑表示,隨著飲食選擇變多,國內27萬公頃稻作供過於求,但薏仁年進口量高達3500噸,國產卻只有511噸,自給率約12.6%,且國產無需長時間運輸,可保留紅色麩層,營養價值高出許多,具成長與國產替代空間。
陳昌岑提到,為解決農業缺工吸引青年回鄉,政策提供獲產銷履歷、有機、CAS認證、機耕會員等資格農民機具價格的3分之1至5分之2不等貸款,青農則可獲2百至5百萬補助。
李建瑩表示,產銷班共14人,各自種植水稻、西瓜與金針等作物,農忙時間錯開,班員以「換工」方式交替管理薏仁田,由於農機動輒百萬,班員共用農機團結小農力量,且薏仁完全可複製水稻種植模式,自插秧到收割無縫接軌。
李建瑩還說,薏仁可使用水稻插秧機與曳引機播種2項方式種植,目前孰優孰劣還在試驗中,產銷班種植薏仁面積約4公頃,未來會持續擴大栽種面積,並規劃大豆等其他雜糧作物栽種,分攤栽種風險謀求經濟效益。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