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校百年的中興大學,結合人工智慧(AI)與農業人才,27日成立「智慧農業研發中心」,打造台灣成為智慧農業重鎮,未來將作為產官學協作平台,以精準農業、設施農業、生態農業、林業、畜牧業,及水產養殖業等六大主題為基礎,導入AI協助農業升級,把台灣農業帶出去,連結國際、連結未來。

智慧農業研發中心,由行政院農委會與中興大學共同提供建置經費,包括興大副校長周至宏、農資學院長詹富智、土木系特聘教授楊明德,及農藝系副教授楊靜瑩策畫,農委會科技處與農試所協助規畫,智慧農業研發中心辦公室設在興大食品與農業安全檢測大樓七樓,將提供智慧農業研發與推廣服務。

該研發中心開幕,由興大校長薛富盛、副校長周至宏、副校長黃振文、農委會科技處長王仕賢,及農試所副所長蔡致榮等人共同啟動。

身為興大智慧農業研發中心籌備處主任、農資學院院長詹富智表示,該中心將整合校內農資、生科、獸醫、理、工、電資及管理七大學院資源,並結合中部學研單位,包括農試所、藥毒所、種苗場、改良場及特生中心等單位,共同推動智慧農業產業的研發。

針對農業發展的各面向,將從育種、生產、環境與病蟲害的監測、設備開發、大數據收集與分析、物聯網建置、智慧傳輸及行銷等,進行跨領域合作研發。

該中心除連結在地外,未來也將連結國際,由於台灣的農業生產技術,領先東南亞,許多國家都會到台灣取經,透過智慧農業,可協助產業升級,將有助台灣農業推展到國際市場。

尤其,因應台灣農業面臨的問題,如國際上農業競爭激烈、農業人口外移導致人力資源不足、及全球氣候變遷使得環境劇烈變化,台灣急需進行農業轉型。

為此,政府積極推動「新農業創新推動方案」,並列為「五加二」創新產業計畫之一,希望以跨領域合作方式,結合農業及科技創新,發展出可適應氣候變遷、提高生產效率,及質量保障的農業生產及經營方式。

#農業 #智慧 #研發 #中心 #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