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報導,美國、日本和歐盟貿易官員美國當地時間14日將在華盛頓會面,商議中國非市場導向的貿易政策和補貼問題,而中美將在一天後簽署第一階段貿易協定。外界分析,美方此舉也是為中美接下來第二階段的談判預作準備。
路透報導,中美則將在15日簽署第一階段貿易協定,旨在化解18個月來的貿易爭端。而在中美簽署協議前,美國貿易代表署的發言人表示,美國貿易代表萊海澤13日已與日本經濟產業大臣?山弘志會面,13日將與歐盟執委會貿易執委郝根進行雙邊磋商。
未來中美的談判中,包括中國對國有企業的補貼、數位貿易及網路安全等兩國爭端的核心問題仍然必須得到解決,但目前還不清楚第二階段談判能否在2020年11月美國總統選舉前取得任何進展。
報導稱,智庫資訊技術與創新基金會(ITIF)13日呼籲各方放棄其近來各自針鋒相對、不符合WTO規範的雙邊措施,轉而側重于建立協同一致的做法,以回應它所稱的中國危險的重商主義行為。
該機構發表的報告稱,若是少了積極協同行動,將可能導致歐亞及北美的領先經濟體面臨嚴重的不公平競爭,結果將是就業機會變少。報告還稱,「一旦一個國家或區域把某個先進產業拱手讓給中國,實際上就不可能使該產業復興」。分析師普遍認為,美中第一階段經貿協議標誌著邁向正面未來的一步,但仍有許多挑戰有待解決。
歐盟與日本一樣,認同美國對這些問題和中國在全球市場上行為的很多擔憂。但對於美國總統川普威脅採取和已經採取的關稅措施,歐盟和日本處於守勢。
(工商 )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