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醫療物資馳援韓國,韓國紅十字會工作人員將中方援助物資裝車後展示助力條幅,上面印有「加油,韓國」的字樣。(圖/新華社)
中國大陸醫療物資馳援韓國,韓國紅十字會工作人員將中方援助物資裝車後展示助力條幅,上面印有「加油,韓國」的字樣。(圖/新華社)

自從中國大陸控制住新冠疫情的一周以來,北京馬不停蹄地向飽受疫情困擾的國家輸送防疫物資、防疫人員與獨特的防疫經驗,從亞洲、歐洲、中東到南美,中國大陸的疫情外交攻勢取代了過去西方國家主導的公共衛生與災難援助角色,這種爭取世界領導者的企圖心,使得川普強調「美國優先」的立場更加黯然失色。

美媒《紐時時報》在一篇分析文章指出,數周之前大陸還疲於應付新冠病毒疫情,當時還持續接收數十個國家與個國際組織的醫療物資捐贈。然而十多天之後,中國大陸已從醫療物資的受援國轉化為贈予國,受贈國包括亞洲菲律賓、南韓、日本,歐洲的義大利、塞爾維亞,中東的伊拉克、南美的秘魯,還有更多援助物資正在前往各個疫情嚴重國家的路上。

文章說,以塞爾維亞總統最近為疫情發出求助為例,他求助對象不是限制醫療用品出口的歐洲近鄰,而是中國大陸。「歐洲的同舟共濟並不存在」,塞爾維亞領導人武契奇(Aleksandar Vucic)在宣佈緊急狀態的講話中說,「那不過是表面上的童話。我相信習近平,他是我的兄弟和朋友,我相信中國大陸的幫助」。

現在,大陸國內已連續3天零新增,官方正積極發動外交攻勢,以捐贈或派送醫護專家的方式向各國提供人道主義援助,以此改變這段期間因疫情而受損的國家形象,並打造在危急關頭承擔責任的世界強國形象。這些作為可能讓大陸逐漸取代過去西方國家在自然災害和公衛事件中的主導角色,特別是在奉行「美國優先」的川普退出國際事務之際,大陸的國際事務主導權更加明顯。布魯金斯學會中國大陸戰略計畫主任杜如松(Rush Doshi)說,「重大國際危機期間,非同尋常的中國大陸領導作用取代有意義的美國領導作用,這可能是幾十年來頭一遭。」

文章表示,新冠病毒疫情對習近平的領導是一記重挫,它激起國內的不滿和國外對於中共領導效能的質疑。但是現在,從歐洲到美國阻擊疫情的失敗,給中共領導人一個機會來證明其統治模式的有效性。

目前,疫情在各大洲肆虐,人們對中國大陸最初的應對不當感到憤怒,大陸的慷慨解囊將有助於平息這種憤怒。義大利前經濟發展部副部長傑拉奇(Michele Geraci)被問及大陸援助背後是否有地緣政治野心時,她回答說:「我不知道,現在我也不關心。當前最緊要的是提供援助拯救生命,這是義大利的歐盟盟友們無法提供或不願提供的。」

文章表示,長久以來,中國大陸渴望在國際組織中獲得更加突出的地位,同時對世界各國擴大政治、經濟和軍事影響力,也經常與美國展開直接競爭。美國政治學者裴敏欣說,「先前對武漢的疫情處理不當,現在大陸正在努力修復嚴重受損的國際形象。捐贈醫療物資表明大陸是一個有責任擔當、慷慨的世界強國。同時證明一黨專政優於西方國家笨拙的民主制度,尤其是美國」。

雖然大陸官員強調,疫情是政治合作的舞臺,而非政治競技場。但大陸對抗疫情成功,鼓勵大陸媒體對西方國家進行政治上有力的回擊,但有時做得不太漂亮,導致部份媒體以一種近乎幸災樂禍的態度報導歐美疫情防控工作的混亂狀況。一些專家認為大陸利用這次危機渲染其統治模式的優越性,「援助只是做樣子,甚至是別有用心。」

不過對於接受大陸援助的國家來說,即便質疑其動機,實際的需求仍很迫切。這一點在伊拉克方面尤其明顯。伊拉克一直是美國外交政策的焦點,但現在他們接受大陸的援助時也表態「伊拉克人民感謝中國人民的行動」。當然,伊拉克外交部也聲明,兩國的合作將不僅限於新冠病毒這一個專案,其他專案還包括石油工業和翻新伊拉克部分老化的電力基礎設施。

文章來源:中國援助各國抗擊疫情,打造全球領導者形象
#新冠肺炎 #武漢肺炎 #新型冠狀病毒 #COVID-19 #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