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瑞幸咖啡向美國監管部門遞交文件自承公司員工捏造虛假交易,股價暴跌75%,這件案子讓人聯想到另一位曾經登上日本首富而風光一時孫正義,近年也因為投資過多網路泡沫公司,卻頻頻踩雷以致負債千億美元,股價亦連番大跌,已被信評公司列為垃圾等級。兩個例子情況雖有不同,但都顯示出這一波第二次網路泡沫似乎已正式告終。
瑞幸咖啡向美證監會提交的報告指出,從2019年二季度開始獲報告有員工從事捏造交易的不當行為,虛假交易總額約在22億元人民幣(約合台幣94億元)。不過以其近2年營收狀況,2018年總銷售7.85億人民幣,2019年三季度結束總銷售是28.08億,就算去掉虛增的22億人民幣營收,三季度剩下6.08億人民幣,比去年同期依然有2倍成長。這個業績其實也還說得過去。
但是財務造假案一爆發,瑞幸股價曾暴跌81.2%,如果是別的公司出現這種事情,可以冠上踩雷的帽子,而瑞幸則不能。原因在於瑞幸經營模式一直被質疑,垮了也屬於正常情況。它以網路為基礎,用補貼與價格戰來佔領市場,等到對手退出後再提價彌補,這種打法最成功的是網約車,現在的外賣也有這種趨勢,而瑞幸就是咖啡領域網路模式的實踐者。
大陸自媒體《金融筆記》認為,快速消費品想要做到市場壟斷基本上是不可能的,長期補貼消費者來進行價格戰的方法難以持續,因此瑞幸就得靠持續擴張與不斷融資。融資就得有數據資料,等到資料做不出來,就容易造假,也因此很多人都認為瑞幸出問題的概率不小。
瑞幸在2月1日曾被知名的做空機構渾水突擊過,但當時市場不以為意,股價只跌3%就止住。其實,瑞幸的崩盤並非孤立事件,這次全球金融海嘯中有更大級別的大佬崩盤,他就是以投資阿里巴巴而舉世聞名的軟體銀行創辦人孫正義,其股價走勢也是照著崩盤的劇本在走的。
分析認為,軟銀在阿里巴巴案之後後並沒有什麼大的投資,反而是先前投資的企業接二連三倒閉。近期最大的一筆投資是共用辦公設施業龍頭wework,在共用經濟最火爆的時候曾有無限風光,其經營模式也是不斷燒錢搶市佔,燒光了就拿市佔找融資輸血。
文章指出,2017年軟銀在wework上投入了80億美元,wework獲得融資後再擴大規模,錢燒得更快。隨著全球經濟下行,軟銀也開始撐不住了。缺了軟銀資金支持,wework轉向尋求上市。等到財務文件披露,市場才發現其光鮮外表下藏著巨額虧損,獨角獸瞬間變成了跛腳馬,估值也快速往下掉,孫正義此前投入的百億資金也就打了水漂,重倉踩雷,軟銀股價從2019年開始便一路下跌。
文章分析,瑞幸的財務資料造假和孫正義在wework上的折戟沉沙,是經濟下行階段的又一次互聯網泡沫破裂。網路型公司的模式在真正形成良性的內迴圈之前,需要不斷持續的資金投入,市場資金足夠充足時,項目比資金稀有,根本不需要特別亮眼的資料就能獲得大筆融資。而等到市場進入下行區間時,資金風險加劇,除非真的是硬底子項目,大部分的項目要拿錢都變得很困難了。這個時候,只能通過作假來持續這個遊戲。
分析最後指,今年的疫情對全球經濟的衝擊巨大,原先那種長期虧損的專案一旦沒有足夠資金支援,出問題的概率是很高的。瑞幸和軟銀都不會是最後一個。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