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漫畫之神」封號的已故漫畫家手冢治虫,藉由AI,也能推出新作?講談社青年漫畫雜誌《MORNING》3月刊載新漫畫作品《裴多》(ぱいどん,暫譯),便是AI技術與人類分工合作下的產物,由建構手冢治虫資料庫的AI操刀故事架構、角色設定,再經由人類團隊修飾而成,引起大眾討論風潮。
《裴多》為半導體公司鎧俠與手冢製作公司的合作作品,在正式公開作品前,團隊便於2月發布《裴多》幕後影片。手冢治虫長子、動畫導演手冢真在影片中提及,以AI技術創作出父親的漫畫是絕無可能的,但仍能盡力嘗試,「這也是手冢治虫的漫畫裡值得學習的,我們仍需抱持著夢想。」
製作團隊集結AI學者、漫畫家數人,以「若手冢治虫還活著,且繼續畫漫畫」為概念發想,在AI輔助下,成功打造《裴多》。描述2030年的東京,失憶的哲學家青年裴多,與一隻機械鳥「阿波羅」之間的故事。
手冢治虫於1989年逝世,一生創作超過700部漫畫作品,如《原子小金剛》、《怪醫黑傑克》、《森林大帝》都是大眾熟知的經典作。《裴多》製作團隊挑選手冢治虫65部作品,從中擷取上萬張人臉,輸入AI系統,以此建構資料庫,希望能讓電腦繪出帶有手冢治虫筆觸的漫畫角色。
然而從影片中看來,AI目前仍難以完全取代漫畫家的妙筆。首次繪製漫畫角色的結果可說是慘不忍睹,各個角色臉孔扭曲歪斜,手冢真稱其「完全不成樣子,僅是圖案而已」,慘烈結果也讓參與的AI專家感到相當氣餒。但在歷經修正後,AI也漸漸能產生畫風一致的角色頭像,並依據手冢治虫過往故事文本,產生故事架構。
有了AI提供的角色及故事,精於臨摹手冢治虫畫風的漫畫家TSUNOGAI、曾任手冢治虫助理的漫畫家池原成利及漫畫家桐木憲一,各自分工人物、背景、分鏡,完成《裴多》。據日媒《朝日新聞》報導,在亮相儀式上,手冢真相當肯定AI技術在漫畫上的應用,「新的漫畫作品簡直就如同手冢治虫的世界。雖然還在發展途中,但這是能幫忙將漫畫文化留在未來的技術。」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