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鳥類生態研究室長期致力於台灣猛禽保育,除了救治中毒猛禽,追蹤其行跡,也推動友善老鷹農法,豎立猛禽棲架及巢穴,打造猛禽無毒生活圈,今年獲得遠見雜誌USR大學社會責任獎,生態共好組楷模獎。
台灣從1980年代起,農業單位教導農民使用加保扶做毒餌,並舉辦全國滅鼠周大量發放免費老鼠藥,造成有腐食習性的黑鳶在短短數十年間數量快速減少,到1991年全台灣僅剩不到200隻,瀕臨滅絕。
為了保護黑鳶,研究室教授孫元勳及研究員林惠珊、洪孝宇等人,與農藥主管機關防檢局商討黑鳶保育問題,終於在2015年停辦全國滅鼠周、2017年禁用高濃度的加保扶農藥,黑鳶數量也逐年回升,2019年已達709隻。
研究室同時推廣猛禽生物防治法,在空曠田野中豎起7至9米高的「老鷹棲架」,提供猛禽棲息及覓食。洪孝宇說,像黑翅鳶習慣於曠野狩獵,在空中定點振翅、懸停,同時搜尋地面獵物,棲架方便其抓老鼠,協助農民降低鼠害。
棲架也吸引其他猛禽使用,研究室因此改良為雙層橫桿,上層高7米以上適合黑翅鳶,下層高4米吸引領角鴞,讓這兩種最嗜鼠的猛禽,日夜輪班守護農田。據觀察,每隻黑翅鳶及領角鴞,每月平均可獵食20隻及24隻老鼠,成效良好。
研究室也救治受傷、中毒黑鳶,2010年至今共救治30隻,其中8成為中毒,且僅7隻幸運被救回。研究員亦在野放黑鳶身上裝設衛星追蹤器,迄今繫放10多隻,對黑鳶研究很有幫助。
日前繫放的黑鳶「小茄子」,創下台灣黑鳶首度由南飛到北、穿越海拔2500公尺山脈、出海至大陸的3項紀錄,證實台灣黑鳶有候鳥族群。研究室對猛禽的保育行動,也屢次獲獎受到肯定。
(中時 )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