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民黨陷入兩岸新論述之爭,雙方相互批評對方為燥進或陳腐,對此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撰文直言,其實他們各有盲點,都站不住腳,他主張國民黨應有的兩岸新論述為兩岸和合。
張亞中分析,國民黨內的兩岸論述可分為三種。一是以馬英九、吳敦義等為代表的「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不統不獨、維持現狀」派,他們最大的迷失在於以為這樣的主張可以確保兩岸的和平發展。其實他們錯了,過去馬英九執政八年以來,兩岸有密切的人員經貿往來,但是政治敵對關係沒有解決。「經濟密切、政治敵對」的不對稱矛盾現象,使得國民黨被輕易扣上「親中賣台」的帽子。「不統不獨、維持現狀」的主張,更是無法為台灣引領明確的未來。民進黨最近的兩次大選獲勝,已反映出國民黨此一論述的困境,這也是一些年輕世代希望能夠重塑兩岸關係的動機。
第二種以朱立倫、江啟臣為主,他們主張將「九二共識」視為歷史事實及貢獻,認為未來只要高喊中華民國或憲法即可。他們在光譜上不同於「不統不獨派」,更趨向或自許為「獨台」或「華獨」,但是這樣的主張,已違反了「不可主張分裂」的憲法精神,也不符合中國國民黨的存在理念,北京也不可能會接受,且在蔡英文喊出「中華民國台灣」這個新名詞後,「獨台」或「華獨」最多就只是個拿著香跟著民進黨拜的主張而已。如果接受這樣的兩岸論述,國民黨在理念上已經壽終正寢。
張亞中表示,國民黨此次兩岸新論述的討論,基本上就是這兩派人馬的相互較勁。其中有非國民黨籍,無兩岸關係著作的學者參與,且要求黨中央對異議者「清黨」的怪現象;也有黨籍青年嘲諷「九二共識」為過時的傻瓜照相機。他們的主張也遭致國民黨大老們的反撲。表面上紛紛擾擾,本質上是一條「不和時宜」與「方向錯誤」的路線之爭,在與民進黨的台獨路線混雜後,其結果將會使兩岸陷入「要統、要獨、要武」的困境。
張亞中指出,兩岸關係應是國民黨的強項,如果採「獨台或華獨」的新論述,那麼與民進黨已沒有根本的不同,在兩岸中也將失去重要性與必要性;如果不改變原有的論述,國民黨也會陷入進退維谷,無所適從。還好,國民黨內還有在第三種論述。
張亞中說,第三種論述以洪秀柱、張亞中及孫文學校為主,他們認為國民黨與民進黨最大區別,在於國民黨能夠為兩岸帶來真正的和平,而民進黨的分離主義只會為兩岸帶來戰爭。國民黨應該要發展出可以結束兩岸敵對,創造兩岸和合的論述,不是抱缺守殘或放棄原有的兩岸論述,而是「深化九二共識」,從「一中各表」的各自表述走到兩岸應共同接受「分治不分裂」的兄弟關係立場,進而簽署和平協議。
張亞中表示,不同於民進黨是「親美抗中、經分政離」,第一種論述的戰略選擇是「親美和中(執政八年也沒有做到和中)、先經後政(八年結果是只經不政)」;第二種論述是「親美離中、只經不政」,第三種論述是「和陸為基、政經並行」,即主張政治對話與經濟交流要並行,與大陸、美國、日本的關係都重要,但不應是三邊關係,三者關係應如金字塔的關係,兩岸關係為基座,與美日關係分別為第二層與第三層。但很可惜,第三種論述者沒有受邀參與此次國民黨的兩岸新論述討論,茲撰文如上,請國民黨及泛藍思考。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