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人民日報旗下的新媒體平台「學習小組」在15日晚間發表文章「變味的茅台誰在買單?」該文章指出,貴州茅台機場曾推出「憑機票購2瓶平價茅台」活動,引發各地黃牛頻繁飛至。

因為人民幣1,499元的飛天茅台,轉手就能有近千元的利潤。一些黃牛描述,只要資金充足,「一個月賺200萬,完全不成問題」。這些現象無疑證明了茅台的品牌價值,但巨大的商業利益,也潛藏著致命誘惑,茅台經常伴隨著官員落馬而登上新聞頭條。

報導指出,藏茅台有價值。從原來的數百元,一路攀升到數千元,特供酒、紀念酒、定製酒層出不窮,隨著年份的增加,酒的價值也越來越高,茅台似乎擺脫了消費品的身份,成了理財產品。酒是用來喝的,不是用來炒的,更不是用來腐的。人們樂於見到茅台酒的品牌價值得到市場真金白銀的肯定,但其品牌溢價的成分中,必須要剔除腐敗這個成分。

#巨大 #茅台 #貴州茅台 #用來 #跌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