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響應2020年「世界地球日」,台北市政府、慈濟基金會今(16)日在大安森林公園舉辦「蔬食無痕家庭日」活動,同時也結合「慈濟環保30週年」,全天規劃一系列以環保倡議為核心議題的活動,尤其現場兩個由貨櫃改造的「行動環保教育車」,更創全台首例。
今年適逢「世界地球日50週年」及「慈濟環保30週年」,全球暖化帶來全球性的氣候災難,同時海洋垃圾大宗為塑膠廢棄物,慈濟基金會本次走入人群,宣導「蔬食無痕,環保無塑」,透過分站闖關活動,讓民眾寓教於樂,對環保觀念有進一步提升。
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宗教處高級專員柳宗言表示,回收要再利用才有價值,也就是要做到循環經濟,活動現場除了闖關活動外,還有兩個全台首例由貨櫃改造的「行動環保教育車」,分別為「低碳心生活館」及「與地球共生息館」,前著以從原料開採、加工到運輸過程生產的溫室氣體「碳足跡」為主題,後者為講述循環經濟為主,從乾淨回收物再製成有價值的產品。
基金會志工翁雪慧表示,飲食及生活習慣的小小改變都是幫助地球的方式,例如蔬食、塑膠製品回收再利用、節約用水等,這些其實民眾都已經有概念,而活動可以更加強化。
翁雪慧說,塑膠分解往往需要數百年,但仍然無法完全分解,塑膠微粒到後來還是會透過食物鏈回到人體,希望民眾可以在生活中減少對塑膠的依賴,讓「清淨在源頭,簡約好生活」可以成為新的生活模式,給後代子孫一個不一樣的世界。
現場民眾參與踴躍,帶著一家四口來的黃先生說,現場活動很多樣,像是環保花DIY的關卡,小朋友用塑膠做了花給自己和太太,看著一朵花從被廢棄的塑膠垃圾「重生」是很特別的感覺,也看到活動主辦方的用心。
(中時 )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