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愛感恩科技公司以回收寶特瓶作為原料,透過回收再利用的方式製造出許多衣物、賑災毛毯等,希望藉此降低大量石油原物料的開採以及塑膠廢棄物的污染,達到「回收好,不用更好」的環保精神。
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宗教處高級專員柳宗言表示,約10年前左右,慈濟人自己出資成立「大愛感恩科技公司」,後來整間公司捐給慈濟成為社會企業,一路精進研發技術結合創意,將許多塑膠回收寶特瓶再利用的環保織品,例如毛毯、衣褲、購物袋、鞋子甚至是行李箱。
柳宗言說,以環保結合公益為例,一條賑災毛毯使用約70支寶特瓶製成,至今已捐贈117萬條到國外做公益,等同再回收利用約7000-8000萬支寶特瓶,但在整體塑膠廢棄物比例上只是一小部分,最大的目的是用廢棄寶特瓶取代原生石油開採製成的聚脂纖維,至少在生活產品上可以減少對石油的依賴。
柳宗言解釋,許多人看到這些循環經濟方法會認為反正寶特瓶丟了也會有人拿來當「原物料」,因此可以盡情地使用,但回收最重要的精神是「5R」,分別是不用(Refuse)、少用(Reduce)、重複使用(Reuse)、修復(Repair)及回收(Recycle),唯有減少源頭的生產,末端的污染才能有效降低,強調「回收好,不用更好」。
(中時 )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