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7月1日鬼門開,有許多禁忌與習俗流傳民間,但隨著時代演進,有些習俗已逐漸消失,目前在東石沿海仍有部分村落保有點「普度公燈」的習俗,除宣示這家有普度公駐守,也替「好兄弟」引路,有些廟宇也會豎起燈篙,昭告好兄弟可來此吃普度。
家住東石村的黃先生說,以前幾乎家家戶戶到農曆7月都會掛起「普度公燈」隨著老一輩的逝去,現在已經不那麼常見,掛起後每天晚上會上香並點燈,直至農曆8月1日移除,過去曾有小孩子對普度燈不敬,結果回家發高燒看醫生無效,帶到普度公前道歉後才好轉,因此在地人皆會告誡家中小孩不得無禮。
目前東石沿海地區鰲鼓、型厝、塭港、東石等村落仍可見居民懸掛普度燈,以竹葉、斗笠、燈泡、紙錢、香爐組成,其中又以鰲鼓村數量最多,文史工作者朱振源表示,普度公是農曆7月陰陽秩序的大神,在彰化、雲林、嘉義沿海較為常見,燈的用意是招知大家普度公已駐守在此,也替好兄弟們指引道路,並讓他們知道這裡可以吃普度,過去有些居民也會跪在燈前求爐丹保平安。
配天宮每年都會擲筊請示媽祖燈篙的尺寸,配天宮總幹事丁廣穎說,今年燈篙總高度為712公分,比去年高出19公分,代表今年中元普渡的桌數要比去年還多才夠款待好兄弟,另,燈篙下普度公燈長度為217公分,七星神君燈長度為248公分。
(中時 )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