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因潰瘍性大腸炎復發宣布請辭,由於潰瘍性大腸炎是腸道慢性疾病,不易根治,醫師表示,腸道若經常反覆性發炎,十年後得到大腸癌的機率將偏高,提醒潰瘍性大腸炎通常會出現5大症狀,尤其不可輕忽排便狀況。
潰瘍性大腸炎屬免疫性疾病,主要侵犯大腸黏膜,好發於20至40歲族群,由於潰瘍性大腸炎初期不易察覺,《華視新聞》報導,胃腸肝膽科醫師高偉育指出,下列5大警訊可供民眾檢視腸道是否健康。
1. 長期腹痛
2. 慢性腹瀉(一天拉肚子3次以上,超過3個月)
3. 血便
4. 莫名發燒
5. 貧血
如果發現排便有出血狀況,就須留意大便型態是否改變,及早到醫院就診檢查,高偉育說,一般認為潰瘍性大腸炎與遺傳、飲食、腸道菌蟲不平衡及環境壓力有關,一旦得到了這個慢性疾病,幾乎得一輩子與它共處,因免疫系統等相關問題,若放著不管恐引發併發症,而且腸道只要反覆發炎,大概十年之後,得到大腸癌的機率也比較高。建議養成正常作息、均衡飲食,並適當運動,才能有效預防。
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醫師何一成在書田官網指出,潰瘍性大腸炎一般可以藥物治療,但有時因發炎嚴重,造成毒性巨大的腸症,如果用藥物無法控制,就要以外科手術將一部份的大腸切除。一般需長期服藥控制及追蹤治療,剛開始先將病情穩定下來,避免病情再發,如果能按醫師指導用藥,通常可以達到很好的治療效果。

(中時新聞網)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