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自2019年起與農友合作,啟動「友善農田」初級生產力調查。所謂初級生產力是指植物行光合作用將陽光及二氧化碳(CO2)轉變為有機化合物的總量,在農業上促進作物光合作用,可增加生產量。
2020年度首先以茂谷柑與金萱茶為對象,分別在草生栽培的友善農田及慣行農田進行初級生產力監測,以茲比較。結果顯示草生栽培的茂谷柑,光合作用相當旺盛,在夏季時,單株每月CO2的吸收量有10,003g,為其他田區的4倍之多,且在秋冬季節溫差大時葉片生理表現較為健康。而在茶園部分,草生栽培的金萱茶單株每月CO2的吸收量有1,050 g,茶園葉片生理表現亦較為健康。兩種作物都呈現以草生栽培的友善農田其減碳量相當顯著,葉片也較為健康。
為何作物在「草生栽培」的環境內生理表現較佳呢?探究其原因為農田草生綠帶可覆蓋土表,防止沖刷與土溫劇烈變化。草類的根系可以增加土壤通透性與有機質,進而提高土壤肥力以及根群吸收能力。因此增加植株健康度,也促進生長量。以往農友對於友善農法往往認為作物生產量不及慣行農法,但透過本次研究發現「草生栽培」的友善農法,不僅可減少農藥、除草劑用量,維護生態環境,也提升植株健康與生產力,甚至可以增加CO2吸收,將有助於減緩全球暖化。
透過這樣的生態系服務研究調查,特生中心希望能找出友善農業施作的新價值,以生態生理的角度將農田視為里山生態地景重要一份子,冀希在維持生產力的同時,也能兼顧生態服務的功能,另一方面也增加碳吸存量,來減低導致氣候變遷的變因,以達到環境友善與永續利用的目標。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