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乘著布匹⾶過須彌⼭,擺脫現實⽣活束縛!每個人心中或許都有嚮往的一座巔峰,執教鞭8年的藝術家黃愛淳,7月底甫卸下高中美術老師身分,專職創作,她帶著一系列以⾦⾊光華背景襯托斑駁嶙峋的「須彌⼭」作品到台南市中正路「錦源興」空間展出,沿著蜿蜒陡峭樓梯而上,乍見牆面的一幅幅山景,彷彿跟著登上一座座山頭。
從小讀美術班一路念到師大美術系,對於小學志願寫著「我要當美術老師」的她而言,人生都照著目標前行,不過心裡有個聲音告訴她「這是你要的人生嗎?」在第⼀次參加夏荊⼭⽂化藝術基⾦會舉辦「荊⼭經典⽂創藝術獎」 時,她便以集結東方哲思意境的美麗「須彌⼭」數位動畫,贏得評審⼀致認可。初試啼聲即獲捷報,奪得該屆國際競賽的最⾼⾸獎。
有了國際競賽認可,也讓⿈愛淳在創作之路上,添了更多信⼼攀登⼼中的須彌⼭頂, 毅然決然放棄公⽴⾼中教職。她說,做了決定後,豁然開朗,雖然旁人覺得可惜,但她希望可以跟更多人分享,人生沒有絕對的對與錯,也沒有什麼成功與失敗,人生很短要多嘗試不同機會。
她透露,母親在幾年前罹癌,讓她驚覺原來生命是有可能隨消逝的無常,母親目前康復,讓她更確立,要堅定創作下去,為自己生命留下什麼,尤其,當她也成為一位母親後,更抓緊每一個零碎片段戮力創作,越過一座又一座山頭。她持續跨越數位動畫與⼿繪不同媒材,繼續創作了數⼗幅須彌山靜態畫作,作品也獲得不少收藏家收藏。
⿈愛淳作品常見三角形的山勢,她說,創作均為她在過往旅⾏爬⼭經驗中捕捉各地⼭景⾵貌,尤其,是在吳哥窟攀登象徵須彌⼭的佛塔時,因需要攀登趨近於垂直⾓度的樓梯,朝聖者必須⼼無旁鶩專注、謙卑往上攀登,讓她對於三⾓形的聖⼭意象格外有感,就像雙⼿合起祈禱的三⾓意象,而⼈⽣其實就像是爬⼭的歷程,⼀路上不斷努⼒往上爬,無論⾼⾼低低,種種考驗都是在追求⼼中那座聖⼭的巔峰。
⿈愛淳近期也將在東海岸⼭海旅程中流動⾵景記憶,走進畫中,並發展新媒材創作,也受邀擔任新莊巧欣針織社⼯廠駐廠藝術家,交織出旅⼈⾵景的針織佳作,期盼觀者能在這場展覽,悠遊在過去、現在與未來的歷史洪流中,展期即日起⾄19⽇。
(中時 )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