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新出爐的調查顯示,全球逾8成的受訪者希望政府在做出重大決策時,能夠參考最新的科學證據,超過7成民眾認為科學研究與數據能夠協助解決社會重大議題。

美國獨立市調公司「Povaddo」近期針對全球超過19國、逾1.9萬名成人進行社會重大政策的信任感調查,結果顯示全球高達77%的民眾相信,科學研究與數據能夠解決社會重大議題,高達84%的受訪者希望政府在制定政策時,能夠參考最新的科學研究與數據。

除了政府,85%的民眾也認為企業應該以科學為基礎,進行相關產品研發,甚至高達90%的受訪者認為企業應該繼續投入科學研究,以改善公司產品與服務。

台灣方面,74%民眾認同科學有助於解決社會議題,更有88%的受訪者希望政府以科學研究為根基來制定政策。

儘管民眾強烈希望政府與企業以科學為立基,不過實際執行程度與民眾的期待有很大的落差,全球47%受訪者認為他們所處的社會對科學研究不夠重視,只有51%的民眾認定他們的政府在以科學為基礎制定政策方面做得夠好了。在台灣,甚至有超過60%的受訪者認為,自己難以取得可靠的最新科學發展資訊,這個數字還高於全球平均值54%。

針對調查結果,菲利普莫里斯國際(Philip Morris InternationalInc.)策略暨科學傳播副總裁吉爾克里斯特(Moira Gilchrist)表示,「民調結果令人擔憂,而且向企業、媒體與政府傳遞了明確的訊息:應該將準確地傳遞科學訊息視為優先要務。」

在一場以「科學事實與科學虛構」(Science Facts or Science Fiction)為主題的網路座談中,「維基百科」(Wikipedia)創辦人韋爾斯(Jimmy Wales)以科學在新冠疫苗中扮演的角色為出發點,指出當人們在討論疫苗以及如何應對病毒時,「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看科學怎麼說」,不過他也坦言數據是複雜的,以執政者的角度而言,要即時傳遞容易被大眾理解的資訊是非常困難的,因此出現資訊落差。

這份民調於今年6月25日至7月8日針對包括台灣、英國、美國、韓國等全球19國民眾進行調查,在95%信心水準下,誤差範圍在正負0.72%之間。

#科學 #民調 #決策 #科學研究 #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