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本來面目》紀錄聖嚴法師跌宕起伏的一生及他所經歷的時代浪潮,9月起舉行公益免費巡迴放映,北港家樂福秀泰廣場在10月17日、10月25日有兩場,歡迎網路報名索票。
放映地點在北港家樂福二樓秀泰影城,10月17日(六)及10月25(日)下午兩點半,每場60個座位,報名網址是https://forms.gle/KdjPdGUQhwSXR4sY9。
1940年代一名十四歲的男孩在江蘇南通出家,當時是中國民族命運、人的尊嚴、佛教尊嚴都跌落谷底的時刻,《本來面目》以紀實電影呈現聖嚴法師70年不曾休止的求法與傳法過程。
這部電影紀錄他的信仰危機(1949)、二度出家(1959)、前往日本(1969)、禪修傳法(1979)、開創法鼓山(1989)、生死關懷(1999)、捨報圓寂(2009)等大事。
聖嚴法師因著單純的信念「佛法這麼好,知道的人這麼少,誤解的人這麼多」積極入世弘法,並創辦法鼓山,自喻為「風雪中的行腳僧」,曾獲選為四百年來台灣最具影響力的五十位人士。
聖嚴法師自幼體弱多病,幼年出家目睹佛教信仰儀式化;後經戰亂軍旅生涯,而後再度出家。閉關苦修、日本留學、美國弘法、開創法鼓山,他在無路中找出路,對他而言,生命就是一場實踐佛法的歷程。
聖嚴法師秉承「臨濟」、「曹洞」兩宗禪宗法脈,往來世界各地指導禪修,以現代人的語言及觀點演說著書,多次與國際各領域之菁英人士對話,致力於人心真正的平安與幸福。
他於2009年2月3日捨報圓寂,他所創建的法鼓山秉承師訓,以漢傳佛教為本,以「提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為理念,持續推動落實心靈環保。
《本來面目》公益電影放映活動,若有任何疑問歡迎e-mail詢問繆小姐 [email protected]。
(中時 )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