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美國決定制裁大陸最大晶圓代工廠商中芯國際(SMIC),中芯可能將無法取得製造其產品所需的美國軟體和晶片生產設備。根據分析師指出,中芯國際目前多達一半的設備來自美國供應商,如果這些合作夥伴無法為中芯國際的製造設備提供服務和升級,中芯國際的業務可能難以維持下去。
紐約時報報導,大陸工廠在手機、電腦和網際網路設備的生產量上占全球比例相當高,但是這些設備的矽晶圓材料大都是從海外進口而來,去年大陸進口了超過3000億美元的電腦晶片,進口額超過了原油上的支出,所以大陸領導人習近平投入了大量資源,希望促使大陸在半導體和其他先進技術能更加自力更生。
報導指出,受到大陸政府大力支持的中芯國際,儘管是大陸技術最先進的晶圓代工廠商,其製造工藝水平比三星、台積電等晶圓代工大廠仍落後數年,這意味著中芯國際無法製造最能支持最新、最苛刻應用的複雜晶片。
報導強調,即使是生產較低階的晶片,中芯國際也依賴美國公司的軟體和機器設備。投資銀行Jefferies的分析師估計,中芯國際目前多達一半的設備來自美國供應商,如果這些美國合作夥伴不能為中芯國際的製造設備提供服務和升級,中芯國際的業務可能難以維持下去。
此外,川普政府今年對華為的限制措施,已對中芯國際的業務造成影響,最近幾個月,美國商務部削減了華為在世界任何地方採購晶片的能力,包括中芯國際。據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分析師的估計,去年華為佔中芯國際營收將近5分之1,而美國晶片巨頭高通公司是中芯國際的另一個客戶。
文章來源:The New York Times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