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漆線雕」是神佛雕像的服飾設計,經由師傅巧手,能彰顯神佛的官階氣勢和神韻。女師楊琇文在以男性為主的業界闖蕩34年,1994年隨團隊進駐高雄前鎮慈正宮,耗時2個月、獨立替8尊主神完成精緻的衣裝,成為該廟極具代表性的文史特色。
佛像需歷經粗胚、修胚、開臉、鑿花後,才會由漆線雕師傅接手打造外衣。楊琇文堅持傳統,使用天然漆混合礦物粉手工捶打製成的「漆土糰」,搓成細線,以纏繞堆疊、塑結等手法塑造海浪、魚鱗、龍體等立體線條。
楊琇文曾是會計,因緣際會投入「妝佛」產業。在學習過程中,礙於傳統文化對女性的排擠及限制,光是想要近距離觀察佛像就受到百般刁難,只能拜託先生趁神明出巡時近距離拍照,靠著照片臨摹大師不外傳的細膩手法。
楊琇文強調,不同的神佛擁有不同的官階,例如,土地公服飾代表動物是「鶴」,但現代師傅有時改以「壽」字精簡替代,就失去漆線雕傳統的韻味。她認為,「加線、抓角度」才是漆線雕的真功夫,能巧妙襯托出衣裝的層次和飄逸感。
1994年前鎮區慈正宮進行大整修,楊琇文隨包商團隊進行駐廟創作。每天8點上工、晚上11點下工,連家人都佩服她的毅力,短短2個月就完成城隍、觀音、註生娘娘、善財童子等8尊主神像,工法生動細膩。
慈正宮供奉的8尊神像迄今仍堪稱漆線雕界代表作,加上天花板罕見以「粉線」打造的壁畫,都讓該廟極具文史保存價值。楊琇文回到26年前駐廟創作地,對廟方仍致力保存完整文物的精神感到欣慰。
但因慈正宮廟地屬公有地,近來廟方正發動募捐,希望集眾人之力,守護當地長年的信仰及珍貴傳統手工藝。
(中時 )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