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周進入農曆10月,正值俗稱毛蜞的台灣厚蟹繁殖期,嘉義縣布袋鎮邱經堯、邱健程兄弟的養殖池旁,近日出現台灣厚蟹在路上「趴趴走」的逗趣畫面。《台南水故事部落格》作者陳秋伶說,早期四草人常用鹽水將台灣厚蟹醃漬成「膎(ke)」,用來配飯或粥,但隨著民情改變,這些承載老一輩人回憶的傳統料理逐漸被遺忘。
陳秋伶表示,「七蟳、八(虫市)、九毛蟹、十毛蜞」這句俗諺,描述不同種蟹季從農曆7月輪番上陣,農曆7月是蟳,8月是梭子蟹,9月是毛蟹,10月是台灣厚蟹。
邱家兄弟的魚塭旁到了農曆10月,常有成群的台灣厚蟹出沒;邱經堯說,繁殖期時曾一次目擊上百隻,以前漁民喜食這些台灣厚蟹,但現代人已經不太吃這物種,但布袋觀光魚市場仍有販賣。
台灣厚蟹是台灣特有種螃蟹,盛產期一次出現量龐大,也被稱作「瘋毛蜞」。嘉義區漁會推廣部幹事陳宏聰回憶,台灣厚蟹肉少,但氣味濃厚,以前小時候家裡如果沒有零嘴可吃,他喜歡將水煮後的台灣厚蟹敲碎,再吮牠的湯汁。
陳秋伶也分享,「初一瘋,初二嬈,初三瘋了了,初四食無洨」這則諺語,是提醒民眾抓台灣厚蟹要把握時機,每到台灣厚蟹產季,四草居民會在有潮水的石頭或泥岸邊守候,到了初三就被人撿完了,初四出去找就沒得抓。
不過陳秋伶提到,以前四草人會將台灣厚蟹醃製成「膎」,取其湯汁配粥或飯,但「膎」」很鹹又腥,現在物資豐富,人們也較注重健康,已不太會拿來食用,這道傳統料理幾乎只留存在老一輩的記憶裡。
(中時 )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