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協10國與中國大陸、日本、韓國、澳洲及紐西蘭5國歷經長期談判,於11月15日簽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但台灣被排除在外。對此,台中科技大學國際貿易系教授李隆生則說,「台灣突圍的關鍵,仍在於兩岸關係,兩岸處不好,恐怕只能淪為經濟邊緣人」。
李隆生接受《中評社》訪問時提到,台美經貿協定、日本主導的「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等加入的機會均不樂觀,「因日本必然顧慮中國大陸因素,而美國總統當選人拜登上任後,帶領美國重返多邊主義,中國大陸因素必然成為美國的考慮項目」。
因此,李隆生認為台灣突圍的關鍵,仍在於兩岸關係,兩岸處不好,恐怕只能淪為經濟邊緣人。至於,台灣積極爭取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部分,李隆生分析後指出,雖然中國大陸不在CPTPP,但台灣若想加入,中國大陸因素必然在其中會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力,就算台日關係再友好,也非日本說了算。
另外,李隆生也說,中國大陸這項因素未來在國際的影響力只會增強,台灣想要在國際制度上爭取一席之地,阻礙恐怕只「有增無減」。
文章來源:中評社
(中時新聞網)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