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防止全球暖化,以新能源汽車取代傳統燃油車是難以逆轉趨勢。儘管電動車龍頭是美國企業特斯拉(Tesla),但大陸透過政策支持,匯聚電動車組裝與電池等零件形成產業鏈,《日本經濟新聞》指出,「中國作為銷售和生產方面主導世界的電動車強國正在提升存在感」,呼籲汽車業身為日本產業支柱,應該正視趨勢並加以應對。
據英國汽車產業研究機構LMC Automotive公司統計,今年上半年全球電動車產量約66萬輛,大陸約占38.4%,產量第2大美國、第3大韓國分別只占23.1%、8.5%。而大陸汽車出口雖因全球疫情大爆發下降,但電動車是去年同期出口量2.4倍、出口額11億美元更達3.7倍。
歐、美車商以大陸為電動車生產基地趨勢也很明顯。BMW明年開始要在歐洲交車的iX3在遼寧生產;特斯拉也開始向歐洲出貨上海超級工廠生產的Model 3,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在描繪明年達成百萬輛產量時還曾表示,關鍵是上海廠。日產、本田等日企也透過與陸企合資方式建立電動車廠。
大陸最大民營車企浙江吉利控股旗下電動車Polestar已向歐洲、北美出口,在部分國家新車銷售已挺進前3名。重慶長安向南美洲,愛馳、小鵬向歐洲,都已展開滲透。政府為實現2060年達成碳中和承諾,用政策工具和財政支持推動新能源車普及,過去5年都是全球最大新能源車市場,國家、民營企業累計已投入逾2兆人民幣投資。
電池大廠寧德時代、冷卻零部件廠浙江三花智慧控制、高壓直流供電繼電器的廈門宏發電聲的發展,也展現大陸在電動車產業鏈日趨完善。疫情之下,不只電動車,傳統燃油車也更加難以放棄大陸市場與產線,甚至有日本、德國不願跟進美國打陸企,也是考慮汽車業者利益的說法。
《日本經濟新聞》分析,大陸建構起電動車產業鏈,日本的零部件、材料商也會受惠,馬達廠日本電產與鋰電池零部件商旭化成、住友化學也加速在陸布局,並在結語提到:「汽車產業的勢力版圖正從日美歐轉成以中國為重心,對日本來說屬於支柱產業的汽車出口、生產都可能受影響。」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