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政院農委會25日下午宣布,明年嘉南一期稻區確定停灌,面積合計1萬9385公頃,停灌補償金額為農家賺款加計5%,同時也規畫2種停灌休耕樣態,分別為每公頃補償9.3萬及8.2萬,主委陳吉仲同時承諾,「過年前一定拿得到補助!」不過,台南農民卻反映,能在插秧前宣布停灌雖是好事,但未來極端氣候成常態,農業又是高耗水產業,水資源定是涓滴必較,一定要盡快改善殘破不堪的農水路,防止水源平白流失。
在台南市新化區擔任掌水工逾25年的陳坤旺指出,目前使用的灌溉渠道,大多已超過30年以上,再加上農民搶水問題,也會破壞水泥溝渠,一定要盡快修繕。南市府農業局也表示,配合辦理停灌,閒置的農水路確實有修繕必要,將通知台南停灌11區的區公所,調查待改善的農水路,並籲請中央補助3億7206萬元修復。
另外,同為農民的台南市環境保護聯盟理事長黃安調則指出,雖然農業的產值不及工業,但卻是「最忠實的產業」,而且農業灌溉入滲率高,若是不協助供灌,未來地下水源將嚴重缺乏,「並不是只有補償農民這麼簡單。」
台灣農業經營管理學會祕書長鍾啟宏也稱,事實上工業取得水源的方式很多,但農業卻仍須依賴傳統灌溉設備,未來水資源將愈發有限,政府要思考如何分配。黃安調則強調,事實上,用水第一優先應為民生、次要為農業,最後才是工業,但如今政府因工業產值高,就犧牲農業灌溉,「感到很遺憾。」
(中時 )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