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上周首度表示,將「積極考慮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分析人士指出,大陸要加入的難度很高,甚至是不太可能,但習近平的表態展現自由貿易和多邊主義的戰略高點,企圖拉攏日本填補美國缺席的位子,以區域整合來反擊美國的經濟圍堵。
《美國之音》報導指出,CPTPP原本是為美國量身定做的高標準、高度自由化的自貿協定(FTA),其所設的高門檻也有將中國大陸排除在外的戰略意義。但如今,「習主席親口表態要搶進,是不自量力嗎?」
分析人士表示,中國看似不自量力,但習近平借由表態,不僅把中國推向了自由貿易和多邊主義的戰略高點,更展現出其作為亞太區域強權的戰略算計,企圖拉攏日本、填補美國缺席的權力真空,並以區域整合來反擊美國的經濟圍堵之意味相當濃厚。
中華經濟研究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劉大年指出,中國才剛加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就急著插旗高門檻、高標準的CPTPP,這麼積極是為了迎擊美國的經貿圍堵和供應鏈封鎖。預期拜登就任後優先處理美國嚴峻的疫情和經濟,無暇顧及亞洲事務,這讓中國有機可趁。
CPTPP有TPP 2.0版之稱,初版TPP由美國主導、也原為美國量身定做,在前總統歐巴馬力推下,於2016年初與其他11個會員國完成簽署,地緣戰略上也有抗中聯盟的意味。川普總統宣布退出後,日本接續推動,並於2018年底,促成TPP 2.0版,也就是CPTPP之簽署,但其中11成員國也因而凍結對美有利的條款,現在成為美國重返的障礙。
報導說,這意味著,如果中國此時不搶進CPTPP,未來一旦美國成功重返了,門檻可能更高、也還要等美國點頭,可能永遠就被排除在這個高檔經濟圈外。
劉大年說,中國最大的兩個障礙分別是對國營企業的補貼和網路的封鎖。但這兩方面的自由化代表中國不僅要做到經貿改革,更要大刀闊斧地改變整個體制,中國根本不可能做到。此外,CPTPP條款所涵蓋的智慧財產權保護、勞動標準、環保標準等面向的諸多要求,也都是中國目前所無法達標的,更是美中貿易戰的爭端源頭。
他表示,中國加入CPTPP雖然會對其內需產業帶來負面衝擊,但整體而言,利還是大於弊,也可以補足中國在加拿大、墨西哥還未建立的雙邊FTA版圖。而且CPTPP是一個自由化程度非常高的經濟圈,11個成員國間有至少95%的產品都是零關稅。另外還涉及技術合作、產業合作和貿易便捷化等整合面向,可以說, CPTPP成員國間的貿易創造效果顯著,且經貿整合程度也遠高於RCEP。
不過,美國著名中國問題專家何漢理(Harry Harding)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當中國事前承諾會履約,事後卻很可能做不到時,怎麼處置或制裁?這是個大問題。我也不確定有什麼好的機制,特別是當WTO的合規、履約執行和爭端機制也都出現了功能不彰時。這些經驗顯示,很難找到什麼好的機制。」
何漢理說,中國如果能確實達到TPP的高門檻,美國會持開放的態度,歡迎中國「有意義」的入群。
(中時新聞網)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