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面臨56年來最嚴峻乾旱,為大規模節約與有效調配水資源,農委會今(2)日首次宣布「四選三」政策,即2年4期當中,農民選擇3期稻作1期旱作,但僅給予3期的稻作保價收購、直接補助與綠色環境給付等利多,該計劃將於明年上路。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表示,面對本次乾旱,農委會首度推出「四選三」農水調適政策,即2年4期中只種植3期水稻,另1期轉作紅豆、玉米、小麥等雜糧旱作,若4期都種植水稻則無法享有保價收購、領取直接補助與綠色環境給付等利多。

陳吉仲指出,農民若配合輪作雜糧旱作,配合後續產銷調節,每年農家賺款將比種植1期水稻還高,如果農民覺得麻煩,也可以配合綠色環境給付種植景觀作物,種植景觀作物除了恢復地力,每公頃還能領取4.5萬的補助獎勵,強調「乾旱無水時種水稻的收入不會比較好。」
他說,等到水稻抽穗期時再輪灌甚至停灌損失將會非常大,「四選三」搭配農糧署的產銷調節以及攜手食品大廠開拓產銷通路,可確保農民收入的增加。
另外國內稻米供過於求,透過轉作雜糧作法,計畫將使全國稻作面積由28萬公頃降至24萬公頃。
農田水利署長蔡昇輔補充,「四選三」屬於個別農戶自行選擇而非強制性政策,但農民會因為不能享有上述利多或其他農委會政策好處而考量轉作,這是以政策誘因使農民配合水資源管理的辦法。
若明年「四選三」推動順利,農民反饋也不錯,預計最快後年推動整個灌區的「四選三」,即「大區輪作」,預計可省下灌區用水20%。
農委會也提出旱期的短、中、長期調適策略與措施,3大策略為輔導農民節水、加強計畫性用水、提升農業乾旱韌性;措施則包含農業節水教育訓練、推廣管路灌溉設施、實施大區輪作制度、精準灌溉、擴大農業保險等。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