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門今年降雨量不及往年的一半,縣林務所因應極端氣候帶來乾旱,改用「水寶盆」解決造林地長期供水問題,達到節約用水、減省人力成本和提高整體存活率的3大目標。
縣林務所長鐘立偉說明,近年金門造林地以排雷區、火燒跡地或其他惡地區域為主,這些多屬於海岸地區的防風林,可舒緩風沙對居家與農作物的侵害,該所今年5月於歐厝、嚨口2處造林地測試「水寶盆」在海岸造林的適性,試栽的300株幼苗初估存活率達7成以上,且林木在目前缺水期仍維持基本成長,證實成效可觀。
該所為延續並拓展造林成果,日前邀請「水寶盆」研發團隊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種樹總監程禮怡及仁舟社會企業總經理王文蘭種等人跨海分享「水寶盆」在台灣海岸造林經驗與操作模式,並安排所內各外勤組隊代表重新學習,藉由檢討和比較以往造林績效較差地方,找出問題及改善方式。
程禮怡等人分享以竹子做為防風編柵,依風向及遮蔭程度配置適宜樹種,以及「水寶盆」的操作要領,並於森林公園內種下豆梨、桃花心木及烏臼等樹種,一起為地球降溫努力。
鐘立偉強調,未來希望透過基金會的協助,讓金門成為基金會第1個合作造林的離島,讓延續多年的造林模式及方法,可在目前的氣候異常下,找到妥適、可行的突破方法和機會。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