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山西海岸祕境造訪人次近年大增,但當地僅有南北端兩處基地台覆蓋,手機訊號微弱,若發生意外不但難以通聯也導致救難單位定位困難。日前中鋼傅姓主任獨攀失聯7天,疑似天黑迷途、墜落在無訊號的盲區,痛苦負傷爬行身亡。
疫情帶動國內旅遊潮,山難次數也暴增,傅男事件等同百岳山難縮影。「獨攀」的對錯爭論迄今不休,消防署近5年統計「迷路」是山難主因,山界紛紛疾呼「學會報座標、看離線地圖」才能提升存活率。



傅男11月17日下午穿著短褲、拖鞋,從中山大學文學院側單獨入山後未歸,家屬心急報警搜救,警消民間共動員150餘人次地毯式搜尋,7天後在景點觀海崖下方200公尺陡峭落石區尋獲遺體。
起初,救難人員透過基地台訊號定位時發現範圍過大,透過家屬提供傅男帳號密碼後,才取得較精確的時間軸GPS資訊,最後鎖定觀海崖地區搜救,該地區超過60度陡坡、滿佈銳利礁石且全是密林,不僅手機,就連無線電也無法順利發話,度讓救難人員吃足苦頭。
依照現場跡證判斷,傅男可能因天色昏暗、迷路才失足墜落,當時跌斷腿的他應還有生命跡象。由於當地幾乎無訊號、無法打電話求救,傅男只能負傷痛苦往山腳方向爬行求救,途中疑似發生二次墜落,最後傷重身亡。
救難人員事後比對搜救軌跡圖,發現曾有兩隊救難人員靠近傅男僅50公尺不到,但地勢影響「真的完全看不到」,數天後還是靠屍臭才找到他。
消防局強調,柴山雖鄰近市區但「說小不小」,西側祕境不若東側24小時都有登山客,叉路、懸崖多,民眾攀登前真的要做好「與外界失聯」的準備。
消防局大力推廣的「119報案APP」只在有訊號時有效,民眾也要學習應對「無訊號環境」的求生技巧,可透過GoogleMap離線地圖判斷位置和座標,千萬不要偏離目標或步道太遠。若真的不慎迷途,可先利用「簡訊」輸入待援座標、並預先發送,一旦手機抓取微弱訊號仍有可能成功發送求救訊息。
「每次出發都要做最壞的打算!」中華戶外探險協會副理事長宋德威強調,齊全的裝備、一瓶水都是重要且必備的東西,關鍵時刻不只能自救甚至還能救人。台灣祕境多,越特別的地方,人身裝備與危機處理能力及觀念更為重要。未來會推廣實地求生課程,傳遞正確的戶外觀念,系統化提升民眾的安全意識。
(中時 )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