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美語高燒40度,請教育部不要火上加油。」教育部擬刪除「幼兒園不得採全日、半日或分科之外語教學」規定,托育政策催生聯盟今批評,這將讓全美語幼兒園化暗為明,造成家長緊張。他們認為,提升國民英語能力,絕對不能從幼兒園階段犧牲起。

為配合推動「2030雙語國家政策」,教育部10月16日預告修正「幼兒教保及照顧服務實施原則」第13條,擬刪除現行條文第7款「幼兒園不得採全日、半日或分科之外語教學」的規定。

托盟召集人劉毓秀表示,在幼兒時期讓孩子接觸不同語言當然好,但一定要在統整不分科的前提下進行,且遵循教保準則「不得採全日、半日或分科之外之外語教學」、「不得進行以精熟為目的之讀、寫、算教學」,才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的教學方式。

劉毓秀指出,教育部擬將好的規定取消,將造成原本違法的全美語補習班化暗為明,而且也造成家長恐慌,進一步影響出生率。她有一個親友,送2歲多的小孩去全美語幼兒園,一個月要3萬多,負擔實在太重,決定不生第二個小孩了。

劉毓秀指出,美國學者曾分析67萬個美國成年人學習語言的經驗和成果發現,只要在10至12歲前開始學習第二外語,最終能夠達到的語言水準,並無差別。所以,照現行規定小三教英語就可以,沒必要向下延伸到幼兒園。

輔仁大學社會系副教授石易平說,她調查發現,有些小朋友進全美語幼兒園,因為懂的英文語彙有限,因此就避免與同學互動,最後影響到人際關係。此外,還有小朋友上全美語幼兒園影響到中文學習,到小三時,因為中文不好,看不懂數學應用題,但為時已晚。

幼兒園家長代表石博元說,他家住台北市大安區,為了小孩成長,曾找了區域內許多幼兒園,發現所謂的全美語或雙語幼兒園,根本是超前學習、分科教學及填鴨教育,不利於小朋友身心發展。最後,他讓小孩上非營利幼兒園,現在讀中班。

教育部回應,這項修正案在網路上預告會在12月21日到期,之前會廣泛蒐集各界意見,以做為修改規定的參考。

#幼兒園 #美語 #教育部 #教學 #分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