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陸美貿易戰層面擴大到全球2強爭霸,誰能在未來的科技產業發展獲得主導權成為關鍵,就有不少在海外或是港股掛牌的大陸企業,選擇今年回歸A股上市,導致今年下半年有許多陸企在大陸的疫情獲得控制後選擇IPO(首次公開發行)募資,但資料顯示,這導致市場上的閉鎖期禁售股票大增,明年解禁超過7220億美元(超過20兆元新台幣)的股票恐怕會讓陸股出現劇烈震盪。
大陸半導體自主化成為北京當局發展經濟共識,在美國政府威脅逼近下,今年最火熱的IPO案之一,莫過於大陸晶圓代工龍頭中芯國際7月在上海科創板上市,這場陸股10年來最大IPO案,背負著大陸半導體自主的期待。
根據今年10月中國證券報微信公眾號報導指出,今年前3季A股IPO規模達3557億元人民幣,達295家,將創10年新高,以行業別來看,今年數量最多的公司就屬半導體生產與設備廠商最多,其次為製造業、生技公司。
根據數據顯示,這些IPO案的規模占陸股約7%比重,陸資興業證券報告指稱,新股買賣解禁將落在明年第二、第三季。據外國財經媒體報導,中金公司指出,明年將解禁的股票集中在電子、生技以及證券股等種類,最大5家分別為特斯拉在陸電池供應商寧德時代、邁瑞生物醫療電子、富士康工業互聯網、中信建投證券、中國人民保險集團,每家都有超過1980億元人民幣的規模。
分析師指出,大陸國企債務違約潮爆發後,愈發更多公司以發行股票募資,這代表市場上將有更多的禁售股票。陸股的閉鎖期通常落在6個月至3年,像是今年在科創板成立1周年後的3個交易日重挫8.2%,主要是有部分股票禁售解鎖,同時間,滬深300指數下跌4%。
陸企今年從IPO募資而來的規模創10年來高點,私募融資也創3年來新高。分析師警告,大陸經濟持續從疫情中復甦,招商證券分析師指出,大約有超過1兆元人民幣從共同基金與海外投資流入A股。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