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民黨智庫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今天舉辦願景2030論壇的首場,邀請13位移工、新住民、LGBT分享包括生活上被歧視經驗在內的種種問題,希望讓社會大眾反思不經意造成的歧視問題。身兼智庫董事長的國民黨主席江啟臣強調「如果一個國家社會沒有願景,那它的未來恐怕只會重複過去」,期望透過系列論壇,深入探討台灣社會的種種問題。
江啟臣表示,「全民智慧的結晶,才是國家未來要努力的目標」,國政基金會規畫於2021年中提出「願景台灣2030」國政藍圖計畫,凝聚專家菁英的智慧,同步展開與社會的對話,逐步形成共識。除規劃中的三場願景論壇之外,未來也將創設專屬願景平台,讓全民可以上網直接勾勒出自己對願景台灣2030的期待。
江啟臣強調「一個團結的社會不應區分你我,一個偉大的國家必須共同打造」,他承諾,未來國民黨將扮演好「台灣努力前進的推手」。
國政會於現場公布民調,超過9成民眾認為自己沒有被歧視過歧視別人過,而認為大陸妹、外勞、外籍配偶、新台灣之子這些稱呼不是歧視的民眾,分別占51.7%、65.2%、81.4%、69.1%。
現場一位移工坦言,外勞一詞讓人感覺不快,移工比較好。另一位來台30年的印度新住民表示, 外籍配偶一詞聽起來不太舒服,新住民感覺比較好。
另一位來自印尼新住民認為「外籍」一詞就是歧視,因為縱使拿到身分證,仍感到被排除在外。另一位母親是印尼華人的新二代則質疑「新台灣之子」一詞,反問那原本台灣之子的定義應該是甚麼?社會似乎對父母來自不同國家的人,有不同觀感。另一位移工也坦言,外勞一詞聽起來不舒服,
因此國政會提醒,相對外籍配偶、外勞、新台灣之子等稱呼,新住民、移工、新二代是比較中性的用語。
一位生理男性的LGBT則表示,自己小時候常被講娘泡,讓他自我懷疑是否正常,長大了後才知道,同性戀者也是想追求正常關係,不是有些人誤解的很亂,可以跟任何人發生關係。
不過2018年提出適齡性平教育公投案的曾獻瑩則提醒,有些學校老師會宣稱社會上有2%的人是同性戀,所以小學生就會認為班上一定有同性戀,並找出比較陰柔的同學宣稱對方是同性戀,因此反對在小學就教這些並不是歧視。
實踐大學副教授謝文宜則提醒,如果任何一方堅信只有自己是對的,那就無法真正對話了,對話時要先放下這種想法,傾聽對方的觀點。
江啟臣總結時也呼籲大家尊重差異,歧視可望因此減少,大家也不要簡單的二元化好壞對錯看事情,要有更多角度。
會前媒體詢問江啟臣,為何本系列論壇時間點定為2030?江啟臣解釋聯合國提出的永院發展願景時間點即為2030,所以本系列論壇也與國際接軌。媒體追問訂為2030是否江啟臣表示未來想更上一層樓?江啟臣回稱,他是黨主席要替國民黨規畫目標,國民黨想重返執政必須建立在可實現的目標之上。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