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台灣經濟受惠於科技業的出口超水準表現,明年能否再寄情科技、半導體,為台灣經濟成長再創奇蹟?星展銀行和渣打銀行經濟研究團隊均語帶保留地說,「有待觀察!」,尤其中美貿易戰看似隨著美國總統川普未能連任而壓力緩和,實際上科技戰的風險仍在,台灣半導體廠商陷在中美對峙的技術管制效應之內。
星展集團資深經濟學家馬鐵英指出,中美貿易戰導致的貿易中斷風險,可能會在2021年降低;但是,台灣科技公司仍將面臨壓力,需要佈局多元供應鏈以規避中美科技緊張關係的風險。此外,美國領導層更替,對台美雙邊自由貿易協定的前景,帶來不確定性,台灣自貿區談判的重點可能會轉向像CPTPP的多邊協議。
星展集團研究部指出,台灣、中國大陸和越南,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的2020年仍能保持正增長的三個亞洲經濟體,其中,台灣在下半年出現強力反彈,經季節調整的實質GDP,及至2020年底已恢復到疫情之前的正常水平,有兩大因素帶給台灣經濟有力成長,一是政府對疫情大流行的超前部署,一是技術產業的強勁表現。
馬鐵英指出,台灣具備完整的半導體供應鏈,為全球最大的晶圓代工與封測基地,目前僅台灣的台積電與韓國三星,具備生產5奈米芯片的能力,估計半導體行業、資通訊業可望繼續成為2021年台灣經濟的主要推動力,但需注意的是,2020年3C產品在全球熱銷僅限於一次性購買交易,2021年3C產品消費需求將逐漸消失。
渣打銀行東北亞區資深經濟學家符銘財亦指出,2020年台灣防疫成功,經濟表現亮眼都與ICT有關,對今年台灣出口貢獻六成、占總體GDP高達29%,需注意的是,在一次性消費訂單交完之後,台灣科技業出口10月已在放緩,2021年動能估計會「放慢」,明年不會再出現因中美貿易戰的提前下單、搶料導致庫存增加等等。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