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瀕絕保育類海洋生物中華白海豚有「媽祖魚」和「海上大熊貓」之稱,金門縣水產試驗所舉辦目擊紀錄影片、照片徵募活動,每筆獎勵金新台幣600元,採預約後到府收件,12月16日截止。
縣水試所說明,該所接受海洋委員會補助執行「金門海域中華白海豚調查計畫」,公開徵募目擊紀錄,只要提供2020年目擊時間、位置,並提供照片或影片佐證,即能加入金門中華白海豚公民科學調查的行列,並提供每筆獎勵金600元,手上有照片或影片的鄉親不要錯過。
有目擊紀錄者可撥打326408留下聯絡方式(上班日8:00-12:00、13:30-17:30),該所將派員到府收件,相關事宜公布於「守鱟幸福」粉絲專頁。該所另配合12月12日「延續懷舊漁村的溫度快閃市集」也辦理現場收件。
中華白海豚於每年「媽祖生」至端午節前後,在金廈海域現蹤逐浪覓食,因此在當地又有「媽祖魚」之稱。近年來在大、二膽海域頻繁出現,數量多時高達30、40隻左右, 讓兩岸釣客驚豔不已。
縣水試所表示,中華白海豚為保育紅皮書中的「極危」物種,成長需花費10年時間才能生育,雌豚懷孕期為11個月,每胎只能生育1隻海豚寶寶,一生最多可生6隻幼豚,屬於非常珍稀的保育動物。
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也指出,中華白海豚又稱「印度太平洋駝背豚」,在全球性棲地遭到破壞下,族群日益減少,被疑為2個亞種之一的台灣白海豚甚至不到100隻。對岸廈門在1997年成立中華白海豚省級自然保護區,希望這種正遭受棲地消失、誤觸漁網、水質汙染、水下噪音與淡水流量減少等5大威脅的瀕絕生物,有喘息和繁衍的地方。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