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元愷2013年夏天為拍攝紀錄片《聽見臺灣》來台。左為導演崔永徽、右為出品人巫光華。(海鵬提供)
鮑元愷2013年夏天為拍攝紀錄片《聽見臺灣》來台。左為導演崔永徽、右為出品人巫光華。(海鵬提供)

由《只有大海知道》導演崔永徽拍攝8年的音樂紀錄片《聽見臺灣》,藉由77歲的音樂大師鮑元愷在台的所見所聞,逐一刻畫出連台灣人都未察覺的台灣之美,被形容為「400年來最美麗的音緣」。《聽見臺灣》描述鮑元愷在台十年間,創作出令人驚艷的交響樂章〈玉山日出〉、〈安平懷古〉、〈宜蘭童謠〉、〈恒春鄉愁〉、〈泰雅情歌〉、〈鹿港廟會〉、〈龍山晚鐘〉、〈達邦節日〉等八大交響樂章的創作歷程,更深入台灣山川人文,以音樂展現最珍貴的人情與溫暖。有趣的是,電影《聽見臺灣》一開場鮑元愷造訪鹿港,在當地「阿振肉包」巧遇老闆鄭永豐,竟從柴可夫斯基(俄國大師)侃侃談到捷克大師德沃夏克,讓他驚呼「高手在民間!」

大陸音樂家鮑元愷在2013年夏天為拍攝紀錄片《聽見臺灣》來台,當他逛鹿港老街時,突感肚子餓,於是走進「阿振肉包」買包子,還跟該店第八代傳人老闆鄭永豐聊了起來。兩人從從柴可夫斯基的〈行板如歌〉聊到德沃夏克的〈自新大陸〉,再從台灣的〈思想起〉聊到山西的〈走西口〉,讓他對台灣小鎮賣包子的老闆居然有此音樂素養倍感驚奇,還連吃了好幾個包子。更有趣的是,當鄭老闆猛發現眼前竟是鮑元愷本尊,竟轉身從櫃檯後屋裡,拿出一張他的CD專輯高舉手上,大呼「這位是大陸的知名作曲家,他這張CD有〈高山青〉!」

紀錄電影《聽見臺灣》橫跨中國大陸和台灣兩地拍攝,劇情描述受邀來台任教的音樂家鮑元愷,如何愛上台灣、聆聽台灣,更費時12年為台灣創出交響樂〈台灣音畫〉的故事。這部「台灣味」十足的電影,片中更闡述他如何從一介白丁、成為音樂大師,即使文革時歷經重挫,依然堅守音樂創作的歷程。鮑元愷以《炎黃風情-中國民歌24首管弦樂》成名,曾將中國交響樂創作推上世界舞台,是當代中國樂壇最重量級的作曲家。一生為音樂教育貢獻所學的他,曾在台灣任教11年,目前已自廈門大學藝術研究所所長職務退休。

電影跟隨鮑元愷腳步,重新造訪〈台灣音畫〉的創作實地,片中不僅展現他對台灣這塊土地的熱愛與情感,更意外收錄許多瀕臨失傳的樂音,逐一刻畫出連台灣人都未察覺的台灣之美,被形容為「四百年來最美麗的音緣」,連樂評家都盛讚鮑元愷「他比台灣人還台灣」。電影《聽見臺灣》片中還邀請到作曲家黃輔棠、台北愛樂管絃樂團團長賴文福、國立台灣交響樂團團長劉玄詠等多位知名台灣音樂名人現身說法,而當年率領台北愛樂首演〈台灣音畫〉邁向世界的已故美國指揮家亨利梅哲(Henry Simon Mazer),更是對他倍極推崇。《聽見臺灣》將於2021年3月5日全台上映。

#聽見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