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綜院創辦人劉泰英今在「李登輝學系列座談會」致詞表示,他常說,「前人種樹、後人乘涼」;今天的台積電、台積電也面臨好幾次要倒閉,都是他的中華開、開發基金等,幾次把它救回來,包括聯電、宏基等都是那個時候創造出來的,這種高科技產業風險很大,沒有李前總統點頭支持,他們哪裡敢做?現在這些產業現在已變成台灣的主流的產業,也是世界頂尖的產業。
他說,李前總統執政時的經濟體,執政三年,經濟成長百分之七左右,到陳水扁執政時,並沒有什麼重大的創投,但因為有李前總統的所做的重大政策,因此有百分之四的成長,因為八年的陳總統的,沒有什麼新的創業投資,到馬英九執政,經濟成長率百分之五,最近蔡英文執政,也有差不多,百分之一,百分之三,那主要還是靠當初的高科技產業,所以如果不繼續重視,他也對未來台灣的經濟,感到非常值得擔憂的地方。
他說,以前戒急用忍,李前總統遭受很大壓力,但是現在看起來,「當初若沒有戒急用忍,大陸隨便貿易制裁,我們就受不了」。
劉泰英強調,「我敢跟各位保證,大陸絕對不敢貿易制裁我們」;當初台灣的戒急用忍就是把高科技產業、電子機械產業留在台灣,然後讓加工業到大陸,這些廠商包括大陸的廠商,向台灣購買機器設備跟中間原料,所以大陸沒有辦法制裁,一制裁,它自己的工業也會完蛋。所以當初遭受很大困難,但還是挺過來了。
劉泰英指出,回顧李前總統治國理念來思考台灣未來,當時台灣是資金非常缺乏國家,又要做各種建設,那時的人才也缺乏,要有整體性、全面性的建設計畫,確實遭遇資金及人才很大問題,一九九三年、九十四年,提出振興經濟方案、十大建設計畫,在政府領導下,大幅提振民間投資意願。
他說,所以李前總統12年執政,民間投資的成長率都是兩位數,成長快速,創造許多就業機會,所以那個時候年輕人要找工作非常容易,一個人有兩個工作在等,所以那個時候也是台灣工資成長最快的時候,台灣所得分配越來越平均,勞工所得越來越高,現在工資沒什麼調漲。
他說,顯示這幾十年來,台灣所得分配越來越不平均,資本家所得比重越來越高、勞動所得越來越低,這就是大家很悶的原因。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