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屏東縣推廣「微生物資材」應用在農漁牧業,除了開班授課,也成立中心教導農民培養微生物菌種,取代農藥、化肥,提高農漁牧產品質。12日10縣市近200名農民組團到屏東觀摩,提議成立跨縣市推廣聯盟,也帶來各自農產品「華山論劍」一番。
將微生物運用在農漁牧業上是未來趨勢,不但能增加產量,減少化肥使用,還能代替農藥消滅病菌及害蟲,友善環境及土地。屏東縣政府農村再生專案推動辦公室今年推動微生物資材培訓計畫,教導農民培育「光合菌」,吸引近300名農民報名。
11月縣府也在東片社區,與成大研究發展基金會合作成立全台首座「微生物資材培養推廣中心」,有較專業的場所來培育「放線菌」、「芽孢桿菌」、「枯草桿菌」等菌種。中心同時也是共學基地,農民能進行進階訓練,也能在此交流、共享成果。
這套「屏東經驗」引起許多外縣市農民注意,12日10縣市近200名農民組團到屏東觀摩資材推廣中心運作,並分享微生物應用經驗及成果。農民們各自帶著以微生物菌種培育出的農產品,像花蓮苦瓜、台南菱角、嘉義草莓等,與屏東芒果、木瓜比拼,宛如農業界的「武林大會」。
縣長潘孟安表示,屏東縣產官學合作成立友善農業工作團隊,未來將持續規畫在縣內各地成立微生物資材推廣中心,推廣友善農法,希望讓屏東環境更好,農漁產品更優質更安全。農民們也提議可以成立跨縣市推廣聯盟,一起為友善土地努力。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